孙天义资料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北京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辅仁大学
主要成就: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代表作品:审议《罗斯福传》、《张伯伦传》、《英语谚语词典》
1931年6月生于北京。
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1957年以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
1986年至1998年9月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
1994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兼任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1994年获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退休后,担任西安翻译学院名誉院长。
孙天义同志治学严谨,执教四十多年来先后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主任、教务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曾担任过本科各年纪的精读、泛读、语法、语言学、口语、听力、写作及英国文学的课程。他讲授的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受学生喜爱。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他还承担过教师进修班的课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进修,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外语人才。
孙天义教授英语语言文学造诣较深,外语理论知识渊博。作为一名学者他曾多次访问美国、日本等国,讲授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等课程,举办中国对外政策、中国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讲座。极力介绍中国、宣传中国,加深了国外同行专家对华的了解。
孙天义同志在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期间,该校同国外二十多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他大胆改革争取开设多种应用型专业,并为西安外国语学院争取一项世界银行贷款。由于他的努力和成功改革使西安外国语学院成为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并实现了与原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的合并,为陕西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孙天义,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他说:“1959年,我第一次陪伴客人来这里,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中突然看到郁郁葱葱的黄帝陵墓,心灵感到非常震撼———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可是走近一看,却觉得地方太狭小、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和气度太不相称了。”
那时,辅仁大学毕业的他才刚刚从北京调到西安外语学院工作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担任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有更多的机会来到黄陵。1992年,为了响应中央领导人整修黄帝陵的号召,陕西省决定成立黄帝陵基金会,组织上让孙天义担任副会长,他欣然同意;两年后,他接替了会长职务。
孙天义主持制定了严格的基金会资金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所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黄帝陵整修和保护设施建设以及表彰奖励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基金会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孙天义本人没有在基金会领过一分钱的工资。在一般人的眼里,他出国募集资金应该是理所当然,可孙天义没用基金会的钱出过一次国———他总是利用国外机构邀请他出国讲学的机会来募捐。
1992年,黄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开工,2001年8月竣工。他说:“每次看到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在黄帝陵墓前燃一炷香、添一抔土,大家同气连枝、同根同族,我就觉得非常欣慰,就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翻译:《戴高乐传》、《张伯伦传》、《罗斯福传》等多部译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并多次再版。
审校:《英汉谚语词典》、《美国谚语词典》、《英汉缩略词典》、《基础英语》、《西安的胜迹》。
主审:《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系列教材》等多部英语教材。
1928年,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发动第二次北伐。当蒋介石在曹州、济宁遭张部迎头棒击,进退维谷之际,孙殿英率部易旗拥蒋,改变了南北对垒的胶着局面。孙因军功晋升为国民革命第六集团军第十二军军长。蒋介石统一关内后,排斥杂牌军,孙殿英率部在河北遵化一带整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孙氏盗掘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墓。
3年后,1931年孙天义出生于北京,对父亲制造的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只能从母亲、寡居孙家的姑母、还有父亲的幕僚及朋友口中得知一鳞半爪。虽然父亲是“大盗”,孙天义一直生活在“大盗”父亲的阴影下,但他并未秉承“大盗”的衣钵,而是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