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代人物 赵燕侠

赵燕侠资料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武清曹子里乡大三庄村

职业:著名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燕舞梨园》《我的舞台生涯》或名《我的舞台艺术》

主要成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创立赵派

弟子:熊明霞、朱虹等

演艺经历

自幼在父母督导下练功学艺,7岁随父赵小楼在杭州、上海、汉口等地搭班演戏。14岁在北京向诸茹香拜师学艺。后先后拜李凌枫、荀慧生、褚玉香、何佩华等名家为师学习青衣、花旦,学习了王、荀、梅派的艺术特点。15岁演出《十三妹》(与侯喜瑞合演)、《大英杰列》,开始在京剧舞台崭露头角,并与前辈名家金少山、谭富英、杨宝森、马连良等联袂演出《武家坡》、《二进宫》、《霸王别姬》、《坐楼杀惜》(与杨宝森合演)等剧目。

1947年,19岁的赵燕侠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由她担任主演的《红娘》《玉堂春》《荀灌娘》等在继承荀派风格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唱、念、做、打别具一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燕鸣社”改名“燕鸣京剧团”,后于1960年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任副团长,多次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辈艺术家同台演出。赵燕侠经常在《白蛇传》《红梅阁》《碧波仙子》等剧中唱大轴。1964年,赵燕侠主演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即《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庆嫂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统艺术形式与革命内容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文革中,由于她为人正直,遭受了“四人帮”  的残酷迫害,被剥夺演出权利达十年之久。

1979年,北京京剧团恢复,赵燕侠任一团团长,并于198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着力培养青年演员,大胆进行艺术团体的改革。

代表剧目

常演剧目有《辛安驿》、《白蛇传》、《玉堂春》、《红梅阁》、《碧波仙子》等。

著述有《燕舞梨园》、《我的舞台生涯》或名《我的舞台艺术》等。

艺术特色

她戏路宽,青衣、花旦、刀马旦、文武小生等多种行当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都能演。而且从剧中人物性格出发,突破程式、行当的界限,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做戏洒脱,唱腔悠扬婉转,节奏鲜明,她结合个人条件,大胆突破,念白清脆甜亮,咬字清晰,为业内外行家所称道。

师承

赵燕侠14岁那年,住家北平菜市口附近的西砖胡同,她每天下午跟父亲去珠市口开明戏院唱戏,步行路经虎仿桥时,总看见卖烤白薯的炉桶边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等日落西山烤白薯收摊时,卖主就把未售完而剩余下的几块白薯送给他吃。每当此时,他总是喜笑颜开,吃完白薯便自我陶醉地唱几句京剧,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儿十足。为此引起赵燕侠的好奇和注意。一天,赵燕侠试探地问他:“老伯,您会唱京戏吗?”他点点头。又问:“我跟您学戏行吗?”老人愣了片刻后回答道:“孩子,我唱了一辈子戏,早先与梅兰芳同台当配角多年,也算是大红大紫过一阵子,如今老了落得这个地步,你还要学这一行?”赵燕侠天真而执著地告诉他:“我喜欢这个职业。”并问老伯尊姓大名,老人告诉她,自己名叫诸茹香,是唱旦角的。燕侠一听喜出望外,回家后立即将此事告诉了父母;父母一听原来是久享盛名的诸先生,既同情又欣喜。第二天,经父亲与诸茹香恳商后,诸慨然应允收赵燕侠为徒,并约定“穷师受穷徒”,既不写“字据”也不宴宾朋,在赵燕侠家中吃顿便饭,就这样,诸茹香成了赵燕侠的第一位恩师(开蒙老师)。拜师后,诸先生爱徒如子,倾囊相教,赵燕侠尊师如父,勤学苦练,终使诸茹香老人一生精修苦研、日积月累,从而形成和积累的艺术成就与经验后继有人,也使赵燕侠醍醐灌顶,从而为后来出名成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年表

1928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十),生于天津市沈家台。祖籍河北武清县大三庄。祖父赵广义工京剧小生,父亲赵庆祥,艺名赵筱楼,工京剧武生。

1932年,4岁。家住天津劝业场附近。父亲在天下仙戏院登台演戏。后随父母离开天津,走江湖,跑码头。

1933年,5岁。在武汉广播电台演唱京剧《女起解》等戏。

1934年,6岁。在武汉天声息园羽毛家班的毛蕴珂、毛剑秋父女同台演出《三娘教子》,饰演娃娃生薛倚哥。此系第一次登台演出。

1935年,7岁。与母亲随顾无为先生组织的以“七龄童娃娃生”挑班的独特形式赴湖南长沙演出各种娃娃戏,尤以“金龙仙女”飞天下凡等戏受到欢迎。

1936年,8岁。演出了《贺后骂殿》和《五花洞》等戏。

1937年,9岁。受武汉广播电台邀请,经常演唱京剧唱段。在父亲赵筱楼指导下练功学戏。日寇入侵,武汉沦陷,后随父亲从长沙、重庆辗转到厦门等地搭班唱戏。首场主演《大英杰烈》,第二场主演《虹霓关》,第三场主演《贺后骂殿》,初露头角。

1939年,11岁。因受日本侵略军的欺辱,随父母迁居上海,住在外婆家开始向金碧砚老师学戏。

1941年,13岁。随父母迁徙到北京,受父亲严格训练,同时拜师荀慧生并先后师从何佩华、诸如香学戏花旦戏、向李凌枫先生学青衣戏。

1943年,15岁。初夏在前门外大栅栏三庆戏院正式出演。第一场是全部《十三妹》,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名声大振。接着又主演了《大英杰烈》、《大翠屏山》、《红娘》等戏。后与谭富英、金少山、杨宝森、叶盛章等合作演出。

1944年,16岁。由父亲赵筱楼为她组织“燕鸣社”到徐州等各地演出《红鬃烈马》、《十三妹》和《红娘》等戏。同台演出的还有李少春、叶盛章等。

1945年,17岁。由于演出票房得到一定的保证,乔迁到南长街北口新居。

1946年,18岁。演出之余在琉璃厂一家姓胡的私人医院做医护工作。

1950年,22岁。燕鸣社改名“燕鸣京剧团”自任团长。在北京、上海与武汉等省市演出。在上海中国大戏院连演三月《玉堂春》,上座不衰。

1952年,24岁。参加北京妇女联合会的工作,为抗美援朝义演,为筹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义演。

1953年,25岁。率领燕鸣京剧团排演第一出新戏《陈妙常》。

1954年,26岁。排演新戏《孟姜女》。

1956年,28岁。根据朝鲜古典剧本排演新戏《春香传》。率领燕鸣京剧团到武汉演出。

1957年,29岁。排演新编历史京剧《盘夫索夫》。

1958年,30岁。3月16日,在北京率先排演了第一出现代京剧《白毛女》。后又排演了《爱甩辫子的姑娘》。

1959年,31岁。排演新戏《追鱼》。

1960年,32岁。票房收入稳定,演出剧目丰富,受到各界群众欢迎达15年的北京燕鸣京剧团参加国营的北京京剧团,并担任副团长,开始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的长期合作。

1961年,33岁。与马连良合演《坐楼杀惜》。陆续排演新戏《救风尘》等。北京剧团演出票房收入稳定,全年上缴26万元。当年又排演了《虹霓关》、《梅玉配》。

1962年,34岁。北京京剧团五大头牌赴天津分别在中国大戏院和第一文化宫两个戏院演出。

1963年,35岁。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率团赴香港、澳门演出《碧波仙子》、《盘夫索夫》、《荀灌娘》等,并与姜妙香合演《玉堂春》。回京后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开始排练并演出了《白蛇传》。不久又根据江青的建议到上海沪剧团向丁是娥同志学习,改派现代戏《地下联络员》,后改名为《芦荡火种》,在年底开始被江青请到中南海的家中谈话。

1964年,36岁。1月8日到解放军部队当兵体验生活。继续排演现代戏《芦荡火种》,4月27日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夏天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主演了《芦荡火种》。同时与马连良、裘盛戎、马富禄联合主演了现代戏《杜鹃山》。年底,江青指示排演《江姐》。并被要求主演江姐。同年被选举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年,37岁。3月到重庆渣滓洞监狱,戴上手铐、脚镣,被单独关押在牢房中或提审、用刑、放风、越狱等“体验生活”。4月在上海演出时与江青发生“毛衣事件”。

1966年,38岁。11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艺界文化革命大会”上,被江青当众点名为“黑帮”、“现行反革命”。从此被连续批斗、游街。强迫劳动,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改造4年。

1969年,41岁。4月、6月,江青三次讲话,说:“赵燕侠整我,但是我给她记一功。给予解放。”从此开始教学。8月,在交完扮演阿庆嫂的青年演员,即将拍摄成电影时,又以“516反革命分子”的名义对她开始了第二次批斗和关押。

1970年,42岁。1月10日到小汤山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3年,45岁。江青又宣布解放赵燕侠,令其到戏校教学。

1975年,47岁。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6年,48岁。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要求拍摄电影艺术片《红娘》、《辛安驿》,电视录像《拾玉镯》。

1977年,49岁。重返舞台。开始出席各种“粉碎四人帮”庆祝活动,陆续演唱《沙家浜》赵朴初词《金缕曲》,毛泽东词《蝶恋花》等。同年排演并主演《闯王旗》。2月,随文化部到唐山灾区慰问演出。

1978年,50岁。3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文联代表大会。恢复演出《白蛇传》。年底,北京京剧院成立,任一团团长。

1979年,51岁。2月赴关系边防慰问演出。恢复演出《红梅阁》、《花田错》等古装戏。

1980年,51岁--52岁。3月25日为纪念马连良80诞辰演出《龙凤呈祥》饰演孙尚香。8月9日至11月5日率团赴美国十大城市演出三个月,83场戏,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同年任北京京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1981年至1983年,55岁。在国家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和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的支持下,从1981年4月1日开始,以对京剧命运的高度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率北京京剧院一团以对实行“大包干”经济管理,恢复“跑码头”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1981年到武汉演出时,女儿张雏燕首次在武汉人民剧院彩排并主演了《拾玉镯》。

1983年,55岁。9月15日,爱人张钊先生逝世。同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57岁。赴江苏省各地演出。赴天津第一文化宫演出。

1986年,58岁。应江西省文化厅邀请,率团赴南昌等地演出并辅导当地青年演员。应邀赴天津大戏院演出。

1987年,59岁。赴四川省成都等地演出。为当地残疾人演出专场。

1988年,60岁。专程赴故乡天津市武清县慰问乡亲义演。赴山东青岛等地和河南等地分别演出曲目《白蛇传》、《玉堂春》、《碧波仙子》、《四郎探母》等。

1989年,61岁。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仪一起参加民主德国国庆和中德友好周活动,率团赴柏林演出。随后赴南斯拉夫参加贝尔格莱德戏剧节,访问了萨拉热窝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同年退休。

1990年,至今,荣获全国文联颁发的《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分别授予赵燕侠国家级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证章、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