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人物 达海

达海资料

民族族群:满洲正蓝旗

出生地:觉尔察

主要成就:完善满文

封号:巴克什

达海

 达海(1595—1632年),觉尔察氏,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生,始祖索尔火,祖父博洛,父艾密禅。达海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从其祖父时起,便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军参战,隶属满洲正蓝旗。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首告侍女纳扎与巴克什·达海通奸,拟罪当死。因努尔哈赤惜才,命杀死纳扎,达海被锁在柱子上拘禁,险丧性命。死后,谥号文成,入祀贤良祠。

达海个人履历

达海自幼聪敏,“九岁即泵通满汉拦文义,弱冠太祖召到左右”。努尔哈赤赐居内院司文翰,“与明通使命,蒙古、朝鲜聘问往还”,起草文告,整订国书,后金国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涉及需用汉字兼抄的,都由他“承命傅宣”。不久,努尔哈赤又命他翻译《明会典》、《素书》、《三略》等诸书,众莫不称善。  天聪三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始设文馆,分为二办,一办由达海及刚林、苏明、顾尔马珲、托布戚翻译汉文书籍;另一办由库尔缠、吴巴升、查素喀、胡球、詹霸记注国家政要。达海为文馆总领袖,长期从事文馆工作。  同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征明,击破明朝满桂等4总兵军,抵北京城下。皇太极派遣达海带书信与明廷谈判,但明廷闭关,拒不议和。皇太极只好再次命达海修书两封,一封放置德胜门外,一封放置安定门外,然后引师回盛京。  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率军再次征明,抵沙河驿,达海以汉语谕降。攻克永平城后,达海手执黄旗登城,用汉语招降军民,城中军民听见其诚恳的宣抚,许多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阿巴泰贝勒率明降将孟齐芳、杨文魁、杨声晋见皇太极。皇太极命达海用汉语对他们进行慰劳。三屯营、汉儿庄的军民归降后,明军又来袭击三屯营,皇太极怕汉儿庄的军民反叛,故命达海以汉语前去安抚,安定民心。同年,因达海翻译汉书完毕,被授予游击职。天聪五年(1631年),达海被赐号巴克升,从皇太极征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在后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动摇,但并不准备投降。达海以汉语反复对其政策攻心,指明出路,最后祖大寿投降。年末,在达海的参议下,后金国仿照明制,定朝仪,皇太极集权于一身。

达海受命改满文

天聪六年(1632年),皇湃太极去命巴克升·达海改进满文,“治国书,补额尔德尼所未备”。自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后,因初创缺乏经验,同时,蒙古语和满语的语音又存在差别,因而无圈点满文有一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字母数量不够,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字形不统一,语法不规范,结构不严谨,等等。史载:“十二字头原无圈点,上下字无别,故塔、达、物、德、扎、哲、雅、叶等字不分,如同一体。书中平常语言,视其文义,尚易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常致错误。”皇太极谕达海曰:“尔其审度字旁加卷点。使音义分明,俾读者易晓。”达海承命寻绎,字旁加卷点。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补所未备,“于十二宇头正字之外增添外字,犹有不能尽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由是国书之用益备”。

达海改进老满文

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5个方面的改进。首先是为了便于教授和学习而编制了“十二字头”,即6个元音和辅音与元音拼成的复合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音节)共131个。这就是“第一字头”,而“第一字头”内的各个音节分别与元音及辅音相结合所构成的音节,共11个字头,总合为“十二字头”。“十二字头”,基本包括了满文中的元音、辅音、特定字母以及其他音节。其次是字旁加各加圈点。例如,满语“aha'’(阿哈)为“奴隶”,而“aga”(阿戛)为“雨”。老满文中这两个字,既可以看成奴隶,也可以看成雨。达海把这个字旁加圈,确定为奴隶,而把这个旁边加个点确定为雨,这样“奴隶”和“雨”就区别开来了。第三,固定字形。这是对字母的书写形式加以固定,使之规范化。如在老满文中,元音u的词首、词中、词尾有10余种写法。新满文中,词首、词中、词尾基本上各有一种写法。第四,确定音义。改进字母发音,固定文字含义。老满文中,元音,。、u、u经常相互隙混用,辅音k、g、h书定时完全相似。在新满文中,°、u、u则加以区别,k、g、h的字形书写也各不相同。第五,创制特定字母。设计了10个专为拼写外来语(主要是汉语)的定字母,以拼写人名、地名等。

达海形成新满文

达海改进后的满文,后人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这比老满文更为完善。满文的语法,名词有格、数的范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范畴。句子成分的顺序是,谓语在句子最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前,定语在被修饰词语之前。满文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