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1860年1月25日:汪康年出生

作者:Marshall2022-05-29      来源:爱上历史

汪康年(1860年1月25日—1911年11月4日),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中年号毅伯,晚年号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八年进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

新闻理论

首先是对报纸的定性,他认为"报者,若兵器,仁者用之,则可为至仁之事;不仁者用之,亦可为至不仁之事"(《论报章之监督》,《京报》,1907年6月21日,转引自《遗著》卷二,第32页)报纸是一种兵器,具有工具的性质,掌握在谁手中,它就为谁服务。

因此要重视报品、报德,在汪康年眼中,报刊的品德有两点极为重要:一、真实无假,不应该为赢得轰动效应,捏造夸大事实;这样虽然当时见效,一旦为读者知情,必将失去读者信任。二、公正不偏,因报刊影响面大,立言必须公正,不能因一己之好恶,混淆事实,颠倒黑白。否则不但自贬身份,还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社会稳定。

其次,对报纸社会责任的认识,主要由4点,一、监督功能,"报章者,所以监督政府,而谋社会之公益者也。故于政府之得失,社会之利害,或誉扬而赞成之,或防维而纠正之,报章之职分宜然也"。主张报纸应监督政府和社会,以使其趋向良性发展。二、启蒙功能,"夫振起社会,开发民智,不能无望于报",利用传媒的传播优势,宣传近代理念,开启民智。

三、沟通功能,"使官之所为,民无不知之。民有所苦,官无不知之。"利用报纸公开、迅速、普及的特点,将原本层层相隔的民间与政府联系起来,上情下传,下情上达。四、舆论指南功能,"盖报者,全国人之指南"、"甚于火炮百倍",利用报纸进行正面宣传,扶正气,刹邪气。

再次,对报纸自身的建设,汪康年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其处地至崇,其握权至高,其力之所至,至普遍迅疾",所以要加强对报纸媒体的监督,让社会、政府监督媒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此外,对具体的编辑操作,汪康年总结出许多编辑心得和规范。如版面应以首电文、次要闻为佳,不能因读者常以要闻多寡来衡量报纸质量,就将平常事统统列入要闻。

报名内容要分类,以大字标出,以求醒目之效;转载其它报纸、杂志的新闻稿件和文章,应注明来历,以避窃取之嫌。翻译外文报纸,遇到记载误解我国事件者,应加按语纠正;翻译人名、地名,应用惯用之字等等,这些今天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当时却是很重要的经验。由此看出汪康年一方面从读者出发,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总结办报经验,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唯读者是从,有着自己独立的办报理念。这也正是汪康年办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贡献

汪康年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改良派报刊活动家,一生创办近1O种报纸。他对中国早期报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一代报王”。汪康年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使当时的报纸内容向现代化革新并树立了现代报业的观念。当时中国报业刚刚起步,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汪康年“殚精竭虑”,在经营报馆时很注重报纸的成本、利润及广告发行等问题,开创了中国报馆商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评价及影响

汪康年提出的种种新闻工作思路,至今仍有其借鉴意义。此外,他对自身所处的新闻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具有普遍的意义,在这种精神中,既包含着过去士大夫上谏的因素,也有近代西方知识分子充当社会良心的责任感。新闻报纸业是晚清中国新兴的行业,极少传统可循,经验多来自国外,汪康年受西方自由、民主理念的影响较大,诉诸报业,故有较多创新、改革的措施出现。

总之,汪康年丰富多彩的新闻实践活动,使他形成极具特征的新闻思想。提倡在报纸中讲真话,持公正立场,强调新闻的社会监督功能及对新闻行业的反监督等等,充分表现了他经过深入思考而获得的丰富的业内经验。作为中国近代民间有贡献的报人,汪康年在近代新闻史上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光绪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光绪帝崇陵建造之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