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Marshall2022-06-02      来源:爱上历史

伴随着对现实主义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日益感觉到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当前现实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于是他开始了中期悲剧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悲剧,它是古典时期最深刻的人性论。

“性格决定命运”,莎士比亚这四大悲剧中的主人公都因各自性格的不同缺陷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并且都必然以毁灭而告终。

莎士比亚中期的悲剧创作已经走出喜剧的嬉笑怒骂与历史剧对过往封建时代的批判,转而探讨深刻的人性问题,他写出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马克白》。

其中,每一部作品都以极富夸张色彩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某种人性弱点和性格缺陷所酿成的悲剧。

世态炎凉中的真情悲剧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李尔王》兼具了莎士比亚其它几部悲剧的特点,而它又不像其它几部悲剧那样,主人公的性格弱点渐次发展到不可收拾,李尔王的性格弱点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来。

李尔王常年生活在显赫尊贵的地位中,已无法分辨何为虚伪的奉承,何为真实的感情与忠实。当他年老时,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时,他对女儿们说:“请告诉我,你们当中哪个最爱我?情爱最多者,赏赐最多。”这时的他已经完全忽视了最真实的情感。

这让三女儿为难了:“怎么办呢?我心里爱,但是我口中不会说。”就这样,三女儿被视为不爱父亲的不孝女,被赶出家门。三女儿走后,悲剧立即发生。伴随着李尔王一无所有后,两个女儿的情感也立即转变,对父亲鄙视讨厌的言语不断,最后李尔王愤而出走,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浪老人。

对李尔王而言,与三女儿在监狱中仍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因为他找到完全不需要任何外在添加的财富权势,便可以拥有真爱。这是他当年为王当政时,永远无法明白,无法看清楚的。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最终与三女儿见面之前,穿插了另一个人物作对照。

也是一个作大臣的父亲,因相信私生子的片面之词,判断错误,认为亲生儿子蓄意加害自己,导致不孝的私生儿子害惨了孝顺的亲儿子。被陷害的儿子为了保护自己只好装疯卖傻,流浪于荒郊野外。等这位大臣终于知道自己误信谎言,两眼已受私生子的诬陷处罚变瞎。

于是莎士比亚出现了两组人物的对照。装疯与真疯,瞎子与明眼人。

因此《李尔王》比其它三大悲剧,更强烈的蕴涵着社会批判的主旨。李尔王与三女儿的死,正说明了这种不依权势财富而有的真爱,在这世界是何等的难能可贵,甚至稀少到无法见容于势利之间。

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莎士比亚笔下这个善妒忌与容易怀疑的主角,就是奥赛罗。《奥赛罗》在内容上有着和《哈姆雷特》相仿的主题,达到了相同的目的:通过悲剧性的冲突,黑暗受到了充分的揭发,光明得到了有力的阐扬。

《奥赛罗》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故事。故事是简单的,可是在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笔底下,还是写成了极有典型意义的一出社会悲剧,奥赛罗也是莎士比亚创造的高贵品质最为突出的人物。

社会发展决定他要从理想的高处跌落到绝望的深渊,规定他从一个奥赛罗到另一个奥赛罗。这无疑是他善于妒忌猜疑的性格所导致的悲剧。

寡断性格的悲剧

《哈姆雷特》是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处理的性格缺陷是过于追求道德完美主义而出现的优柔寡断与犹豫不决。

这种性格在太平盛世无可厚非,但当周围出现了很多伪善阴毒的小人,却仍坚持道德的完美,就必然导致过多的自我批判并缺乏行动的决断力,会转而让自己,甚至无辜的其他人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境。

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作品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中的忧郁、彷徨、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这就是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悲剧。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奎木狼是什么星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