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西汉危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在位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了一个巅峰。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丰厚的“家底”,才让汉武帝刘彻“采取扩张政策,除与匈奴常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屡屡发动这样大规模的战役慢慢掏空了“家底”,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第一,政治方面
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首先他鼓励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才做官。每年在地方郡国都进行人才选拔,经过考试合格的人都可以做官吏,或者由一些名家推荐自己的弟子等等。
其次,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如司马相如,《史记》中记载:“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赀选”就是“捐官”的意思,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
而这一点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也是让人无法相信的,这种在清代时期比较常见的“卖官鬻爵”的捐官行为,它的起始竟然在汉朝,并且在汉武帝这里就已经得到了“发扬光大”。虽然这种买卖会影响“吏治”,但汉武帝还是比较重视人才,至于为官方式就不作细究了。
汉武帝通过这两点一方面快速为国家招拢人才,保持社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快速收敛财富,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并且汉武帝为人不但唯才是用,而且不拘一格,从他的皇后卫子夫曾是奴婢,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就完全可以看出不一般的用人眼光。所以说,即使有“卖官鬻爵”的捐官行为,对社稷也没有起到太多的动荡。
第二,经济方面
当汉武帝常年征战,国库穷得叮当响的时候,那些富商大贾们却富得流油,为了摆脱国库“贫困”的帽子,汉武帝首先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币制改革“不但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而且还打击了大商人,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通过“币制改革”,汉武帝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一统于中央。充分发挥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使政治与经济管理实现稳定发展。
其次,实施了“盐铁官营”。 盐与铁在古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民需物资与军需物资,盐自然不用多讲,无论是百姓与大军,但凡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盐的摄入,而在古代,盐商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划为国有为国家创收不少税赋。
而铁矿更是“稀罕”之物,尤其对于“好战”的汉武帝来讲,冷兵器离不开铁矿的支持,把铁矿划为国有,会节省大笔开销,同时又保障了国库的收入。
也就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盐铁官营延续到现代,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这项制度实施,使国家独占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国库也日渐充盈起来。
通过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大力创新与改革,在汉武帝的领导下,使西汉摆脱了财政危机,虽然难免不了存在一些“弊政”,但毕竟是时代始然,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