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三国

汉献帝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何没有反杀回去

作者:Marshall2023-03-07      来源:历史资料网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杀汉献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使得全天下对汉朝中央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这也为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提供了法理依据。

董卓废少帝并最终杀掉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少帝不听他的话,而且还密谋想要杀董卓,当时的情况下,董卓弑君以绝后患不失为果断。事实上,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会在争夺天下的混战中占据天时,但自己所控制的皇帝始终想杀掉自己时,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

曹魏衰弱的时候,少帝曹芳与大臣密谋诛杀司马一家,结果被司马师兄弟俩废掉,继任的魏帝曹髦更是举兵直接奔司马府上杀去,结果被反杀。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就算皇帝很重要,一旦到了这一步也必须杀掉,因为可以立为皇帝的接替者很多,杀掉某一个皇帝,并不影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曹操抓到了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逐鹿天下的天时。汉献帝曾经两次密谋谋杀曹操: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五年正月,献帝的老丈人董承联合刘备等人要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曹操十分恼火,诛杀董承,怀有身孕的董贵妃未能幸免,只有刘备机智得以逃脱。当年为了攻打刘备,曹操甚至连背后袁绍大军的威胁都顾不得,终于在下邳击溃刘备军队,抓到了刘备的老婆和儿女。建安十九年,献帝的伏皇后因为被发现对此事不满,也被曹操所杀。

而董承等人诛杀曹操的行为,起因却是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虽然《三国志》中认为衣带诏是董承伪造的,但对于曹操来说,这显然不足以证明汉献帝的清白,只能说明曹操虽然火大,汉献帝虽然已经在计划杀他了,但他并不想杀死汉献帝。

人们之所以选择斩草除根,就是因为后患无穷,按道理讲,汉献帝既然能够杀曹操一次,自然也会杀第二次。果不其然,建安二十三年,汉献帝联合太医吉本、少府耿纪等人要推翻曹操,带兵进攻许都,攻打丞相府。曹操此刻刚刚收复汉中,准备趁势攻打刘备,统一天下指日可待。然而因为后方发生了这件事情,他非常惶恐,让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匆匆回到许都。

这一次曹操的损失是巨大的,他不仅失去了赤壁之战后最佳的统一机会,而且险些遭到反噬中原不保。蜀国谋士法正判断曹操之所以撤兵,必然是许都发生变乱,所以力劝刘备攻打汉中(《法正传》)。结果第二年夏侯渊就被刘备所杀,曹操痛失被视为天下根基的汉中之地,不得不疲兵西进,曹操的封了曹丕为魏国太子,把国家大事交给曹丕,自己带兵前往长安与刘备对峙。

然而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曹操却始终没有杀掉汉献帝,甚至到了曹丕废汉献帝的时候,还给了汉献帝封国,让他安享晚年。那么既然汉献帝两次想要杀掉曹操,曹操为什么不杀掉汉献帝呢?难道当真如曹操自己诗歌中赞美自己所说的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曹操之所以不杀汉献帝,其本质还在于汉献帝杀不得。

首先,董卓诛杀少帝,他的下场是很惨的,虽然司马师和司马昭后来杀了曹髦,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统一,曹魏的政权并不稳固,与汉朝不可同日而语。汉朝皇帝仍然有着安定天下民心的作用,即使是后来曹丕废掉了汉献帝,也不得不去拜祭光武帝刘秀的庙宇请求原谅,《三国志》中曹丕在位六年,每年都以发生日食为由而改变国家的法令,就是为了解除人们对汉室的思念。

其次,如果曹操杀掉献帝,另外再立一个新皇帝,那么天下诸侯也可以令立一个姓刘的当皇帝,甚至刘表、刘备这样的都可以立刻自立了。《武帝纪》中,袁绍之所以没有迎接汉献帝,就是因为董卓杀掉少帝刘辩之后,他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可是刘虞一直不同意。而袁绍一开始却始终不承认汉献帝,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如果曹操杀掉汉献帝,袁绍等人自然不会再错过时机,天下诸侯人人都可以找一个姓刘的拥立。

除了他们之外,刘备、刘表本来都自称是刘邦的后人,而之前又有刘秀以平民皇族身份崛起,完成光武中兴的现实例子摆在眼前,一个汉献帝死掉,刘邦的子孙当时最少有几万人,很有可能冒出无数个皇帝。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虽然汉献帝多次谋杀曹操,但是曹操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报此仇。

曹操 刘协

上一个: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个: 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之后 曹丕为何还对汉献帝有待有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