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唐朝

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有何寓意

作者:Marshall2023-11-24      来源:爱上历史

历史上,长孙皇后一直都有着比较高的评价,史称 “千古贤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鲜卑族人。长孙氏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封为皇太子妃,等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册封为皇后。长孙皇后在位期间因保护忠正大臣,因此得到拥戴,而且还帮助李世民匡正他政策上的失误,并且防止长孙氏势力的扩张,因此长孙皇后才能如此被人尊敬。很多朋友不理解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这其中到底有何寓意呢?

1、白马之兆

长孙氏的小名叫“观音婢”,一听就有着很浓厚的佛家意味,佛性慈悲呀。对于观音婢这个名字,后人猜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长孙皇后本身就是一位观音信徒,所以观音婢这个名字也有着美好的寓意。

名字也是人的一生姻缘,或者李世民就是她的转世“观音”,让她以一生的爱侍奉他。

说来长孙氏的童年并不是很幸福,幼年丧父后就被同母异父的哥哥长孙安业(长孙氏成为皇后,不记前嫌,让长孙安业成为将军,可是长孙安业邪念太多,与李孝常等人谋后当诛,长孙氏又念及骨肉亲情,向李世民叩头谢罪,才被减罪流放)撵出家门,和母亲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中。让出身高贵的她饱尝人世冷暖。这也是她母仪天下后依然宅心仁厚,宽容待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吧!

长孙氏的父亲是创造了“一箭双雕”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一族因是北魏皇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却给长孙氏争取了一段美好姻缘,从小就跟李世民是订了娃娃亲。

李世民这个有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男子,在长孙氏的心湖里是播种了怎样一颗种子,让一个女人为他甘愿放下嫉妒,倾自己全力只为站在他身后,看他现世安稳就好。

由于长孙氏的哥哥对长孙氏不闻不问,所以舅舅家就是长孙氏的娘家,每次回娘家都是高府,就在长孙氏某一次回娘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十分奇异的事情,这件事恰好被路过的小妾张氏看见。

张氏在路过长孙氏的房门口时,突然天降一匹白马,这马高达二丈,鞍齐备,神采飞扬,但只是转眼间就凭空消失不见。

张氏大吃一惊,连忙把这件事告诉丈夫高士廉。高士廉遂找人占卜,得《坤》之泰卦。解约“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大意就是说此女必处尊位,贵不可言(后归宁,舅高士廉妾见大马两丈立后舍外。惧,占之,遇坤之泰,卜者曰:坤顺承天,载物无疆;马,地类也;之泰,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这是怎样一个女子啊,不但博得“千古贤后”的美名,还被后人在史册里神化,当年所做种种在一千多年后回忆起来也是让人不得不挑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2、嫁的是不安分,娶的是好运气

李世民是乱世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划破历史的长空,他用自己的睿智与冒险因子在乱世里站上时代的巅峰。长孙氏用无数个不眠之夜和百转柔情静静守候战场上良人的消息。终于李世民在唐夏虎牢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用三千五百唐军战胜窦建德十万夏军,如此悬殊的比分,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难解的谜题。这一战李世民被喜出望外的高祖李渊按帝王级仪仗待遇封赏,成为“天策上将”。这样一位文韬武略俱全的人,锋芒太盛,自然就成为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钉。

由于太子李建成没有跟李渊一同在战场上显露自己的军事天才,军心所向自然也不在他身上。但是太子也有自己的优势,他在为人处事上要圆滑许多,高祖宫中上至嫔妃,下到宫女等等,都已经在太子的笼络之中。

这一点是长期征战的李世民做不到的。

彼时的秦王妃长孙氏却看的通透,她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宫运作,只有自己能担负这个责任,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出征,她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以弥补丈夫与皇帝的嫌隙,在后宫中为丈夫存留助力。在尚书右仆射萧瑀和太子少保李纲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高祖李渊最终没忍心对李世民痛下死手。在长孙氏竭心尽意的周旋下,给秦府的绝地反击也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其实李世民不用说自己想问津皇位,当他的才能倾倒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之后,自然会有人就不断鼓动他那个位置一步步靠近。长孙氏也明白丈夫的心思,虽不说,却在关键时候用自己羸弱的肩膀为李世民撑起一片温暖。直到“玄武门之变”爆发。一直站在丈夫身后的长孙氏毫无例外地出现在了丈夫身旁,从容勉励将士。将士们无不感激秦王妃的亲自慰勉,因此更奋发无畏。妻子无所畏惧地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更激励着丈夫李世民。在唐书后妃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这一对称得上青梅竹马小夫妻,并没有享受太多郎情蜜意新婚生活,却在多变的政治局面里铸就了牢不可破的感情。李世民对待长孙氏的态度也是如此,成则同上九重天,败则同坠地狱,无论生死富贵,都要和妻子共同面对。

3、青史留名,不过是爱到深处

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并没有冲昏小夫妻的头脑,尤其是长孙氏,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对她来说肩负的担子似乎更重了。亲眼见的朝代更迭,让她对权利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她对丈夫卿卿我我的渴望已经不知不觉升华成为尽全力维持皇族和长孙一家的前景。希望丈夫能名垂青史,自己在人间这一遭也不虚此行才好。

正是这样的原因,长孙氏成为皇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十分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劝兄长长孙无忌辞去高官厚禄(长孙无忌是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重要人物)。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自幼就跟李世民有着深厚的友情,加上自己妹妹的关系更是好上加好,是李世民麾下最忠实的一大谋士。因此李世民一登帝位,长孙无忌就被封齐国公。而长孙氏不这么想,深以盈满为诫,劝哥哥辞官,长孙无忌在经历一些事情后,也对妹妹的先吃深以为然,一同跟妹妹轮番苦求太宗,终于得太宗恩准,长孙无忌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

长孙氏也知道皇帝不是属于自己的皇帝,所以主动为太宗寻访佳人,在自己才二十多岁的年纪,那是怎样一种胸怀呢?都说自古帝王无情,面对这样的女子,谁能无情的起来啊!

对自己的生活,长孙氏一向节俭,够用就好,但是对嫔妃和庶出的皇子公主却十分舍得。因太宗脾气暴躁,每当要发脾气责罚宫人时,长孙氏都要想法拖延处罚,等太宗消气在慢慢为宫人辩解,整个后宫在她的庇护下,和谐温暖,大家对长孙氏也是爱戴有加。

长孙氏也是才学渊博女子,博览群书,与太宗谈古论今起来,对太宗也是常有启发。但是她真正的“进谏”,几乎都是为了帮助朝中直臣,彼时她才会挺身而出,说别人想说不敢说的话。在这方面,魏征享受保护颇多。

魏征实在是不会看脸色行事,不止一次让太宗下不来台。有一次太宗被他顶撞的气愤不过,退朝后恨恨滴跟皇后念叨“早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氏一听忙问乡巴佬是谁啊?太宗咬牙切齿的说“魏征啊,总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我。”长孙氏听后转身回自己的宫中更换朝服肃立于庭中向太宗行礼。

太宗惊问缘故,长孙氏答“妾闻主明臣直,如今魏征如此耿直,自然是因为陛下已经是明君,我怎么能不向陛下道贺。”长孙氏用自己睿智既给魏征解了困,又化解了太宗怒火,同时也加深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4、盛世牡丹

如果说长孙氏做这些都是为了作秀,巩固后位的话,那么这件事足可以证明她只是为了自己的丈夫能美名天下,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那一年,盛年的太宗忽然病重,长孙氏虽然贵为皇后,仍然衣不解带的侍奉太宗。她飘飘的衣带上时刻都系着毒药,被太宗发现后,她平静的解释“若有不为,义不独生。”这一刻,跟李世民领她去玄武门的心情是否遥相呼应。

或许这毒药才是长孙氏深入骨髓的痴情的真实表达。

贞观十年,长孙氏病危,奄奄一息与唐太宗李世民诀别,说道:“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密谋,非大故,愿勿置也。妾家以恩津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以厚葬,愿因山为垅,无起坟,无用棺椁,器以瓦木,约费送终,是妾不见忘也。”

这年六月,长孙氏去世,三十六岁。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这八个字长孙氏用短暂的一生已经诠释的完美无瑕。可惜太宗在长孙氏去世后才发现她亲手编纂的《女则》十卷。这书完全是长孙氏采古代妇人事迹,用来鞭策自己用的。彼时太宗才发现这个默默支持自己的女人经历了怎么样的孤单和清冷。

李世民看了,悲伤不已,拿着这《女则》对大臣们说:“后此书可用垂后,我岂不通天命而割情乎!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在睹物思人的哀伤中,太宗后宫里所有活着的女人,都抵不过死去的长孙氏。从此大唐王朝再没有皇后。

说起大唐盛世,这长孙氏莫过于盛世里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她用母性的慈爱和怜悯,呵护身边的人和事,呵护那个朝代。她幽幽的开在太宗身旁,不多散发一分光辉,亦不会少一分美好。

【作者简介】孙英杰,赤峰作协会员,内蒙古诗词协会会员。作品刊发《百柳》《赤峰诗词》《小诗界》《中国民间诗歌读本》《悦读阅读2018等》等刊物,喜欢用文字慰藉心灵。

上一个: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个: 李白最受争议的《忆秦娥》,为何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