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上版越剧《西厢记》艺术鉴赏

作者:Marshall2022-06-08      来源:爱上历史

越剧《西厢记》,有人称其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是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剧目。

该剧是根据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的故事。

该剧以歌颂莺莺和张珙的纯真爱情和挣脱封建礼教桎梏的反抗精神为主,台词保持原著的文学特色,典雅清丽。

人物造型

20世纪50年代,上海越剧院对该剧的改编,忠实于原著,以歌颂莺莺和张珙的纯真爱情和挣脱封建礼教桎梏的反抗精神为主,一改以往舞台上常见的以红娘为主角的艺术处理。演员表演细腻传神,莺莺的热情、矜持,张珙的诚挚、潇洒,红娘的热心、机灵,崔夫人的古板、顽固,都刻划得很生动,是袁雪芬、徐玉兰、吕瑞英的代表作之一。

在张生与莺莺相见后,夜间酬韵,莺莺与张生酬唱互答,暗结情愫,此为一通灵犀;张生解孙飞虎之围,崔夫人佛殿许婚,使得二人情感明朗化,可谓灵犀二通;张生以琴探莺莺情之所向,惹得莺莺心意颠倒,此为灵犀三通。

虽然三通灵犀,可是每次却都受到阻碍:一通灵犀姻缘未成为红娘所阻断;二通灵犀却被崔夫人棒打鸳鸯;三通灵犀总该花结并蒂了吧,却有了赖简这一折,莺莺无法跨越礼教一关。

三次情感的起落使得莺莺与张生的情感一点点递进升温,这样的感情进展得自然而然、毫不突兀,因此在之后红娘向莺莺表白心迹鼓励莺莺追寻爱情以后,莺莺勇敢地接纳了张生的情感。

剧中思想斗争最为复杂的是莺莺,她生长于一个“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家庭,崔夫人治家严谨,即使三尺男童也不能随便进入内堂,这是剧本一开始就设定的基调。

要她接受一位男性的情感就意味着托付终身,且“无媒苟合”与莺莺所受的道德教育是完全对立的,选择情感还是依从礼教,何去何从,对崔莺莺来说是件太过纠结的事情。

莺莺与张生的交往越多、情感越深,那她的思想斗争就越激烈,因此,以“礼”的束缚更能够烘托出“情”的炽烈。由此可见,《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情感变化与思想斗争是本剧的重中之重。

红娘是越剧《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活泼、机敏、聪慧、狡黠,有一副侠义心肠,没有她,莺莺与张生也就只是两个擦肩而过的痴男怨女罢了。“上版”安排了一个活泼的捕蝶侍女的出场,那个活泼的小红娘一下子就呈现在了观众眼前,但是这样的红娘还有另一面,向方丈询问法事情况的红娘是“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

就是这个端庄的小红娘在禅房外为张生所拦,虽然说了简短的几句,却句句不离“非礼勿言”这样的“古训”,训得张生哑口无言。单一个出场就从三个不同侧面表现了小红娘的性格,使这个人物变得丰满、有特点。

情节赏析

“上版”将全剧将原著5本19折的篇幅,编成10个场面加个长亭分别的尾声,从张生“惊艳”和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切入,再由“酬韵”作为“惊艳”的延续横向展开,紧接着就是崔夫人当众许婚和张生仗义扶危的“寺警”。正在张、崔从美丽邂逅向终成眷属突飞猛进的当口,忽遭“赖婚”,跌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低谷。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2020年7月18日:三浦春马自杀身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