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汉王朱高煦介绍,明朝最会作的汉王是如何造反的?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个多月后,朱棣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永乐皇帝。随着朱棣的即位,立储也成了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和子女众多的父亲不同,朱棣一共只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为人宽厚,恭检爱民,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肥胖多病的他并不能得到父亲的青睐。次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生性凶悍,身体轻捷,骑术精湛,是朱棣最喜爱的儿子,三子朱高燧天资聪颖,擅长骑射。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朱棣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但是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他清楚的知道,废长立幼是取祸之道,可能引发萧墙之乱。
哥哥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藩国在遥远的云南。愤愤不平的他对父亲朱棣说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的荒凉之地?”不肯前往藩国。朱棣又把他封到山东青州,心想这次总不是什么遥远荒凉之地了吧,没想到朱高煦又嫌弃青州不如江南的富庶,说道:”我何罪,处我瘠土“(我有什么罪,把我赶到那个穷地方),最后朱棣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无可奈何的朱棣只得听任他在南京赖了下去。但朱高煦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棣越来越怀疑自己这个儿子不肯就藩的真实目的,朱高煦先是索取亲军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初被封为“天策上将”,所以朱高煦也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可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两个弟弟才坐上的皇位)。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护卫,行事也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朱棣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和太子身边的朝臣。朱棣这时才发现自己这个儿子的野心,开始催促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借故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并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这样赤裸裸的叛逆之举令朱棣勃然大怒,调查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成祖削去朱高煦的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并徙封到山东乐安,可这次朱高煦就藩后依然死性不改,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数年后,明成祖朱棣病死于北伐回军途中,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本就看不起自己这个大哥的朱高煦派遣心腹入京,窥视朝廷举动以图伺机而动,仁厚的朱高炽没有处罚这个弟弟,反而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这样的厚待并没有使权欲熏心的朱高煦满足,一年后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又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侄子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宣宗即位后对这个叔叔还是很厚待的,不但赏赐厚于其他王府,其关于国政提出的意见也一一采纳。而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他在起兵前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结果在宣宗御驾亲征之下,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请命。按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高煦,可宣宗皇帝和他爹一样心软,以汉王宗亲之故免其一死,杀其同党六百余人,流放戍边者两千多人,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高煦父子软禁了起来。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然而作死不止的朱高煦依然是死性不改,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宣宗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但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之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这位作死的王爷终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他的父亲、兄弟、侄子这三代皇帝也对他一忍再忍,甚至多次法外开恩,但最后也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