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张鷟为什么不停的参加考试?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如何?

作者:Marshall2021-09-22      来源:爱上历史

张鷟,字文成,道号浮休子,唐朝时期大臣、小说家,深州陆泽县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鷟(约660—740),其名鷟(zhuó),源于幼时梦中见一只飞舞的大彩鸟,他爷爷认为是五凤之一的鸑鷟,就以此为名,“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明廷。”望孙成凤(凤为雄性,古龙笔下陆小凤就用对了)之意,十分殷切。

为什么说张鷟是唐朝资深公务员呢?我们来看看他的“公务员”的光辉历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仪凤二年(677年),参加“下笔成章”科目,过关;垂拱(688年)前后,参加“词标文苑”科考,高中;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和证圣元年(695年),两次参加皆过;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参加“才膺管乐”和“才高下位”两科,同时中举;景云二年(711年),参加“贤良方正”科,又双叒叕高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举的张鷟要不停地参加考试呢?这就涉及到唐朝的科举制度。首先,当时的读书人即便通过科举之后,也不能直接为官,只是取得了通向仕途的一个资格,还要到吏部参加铨选。其次,通过了吏部铨选考试,仍不能得到合适的官职,还要再等待“守选”。以上仅指“常举”,是为那些有关系的人准备的。那么有能力无关系的读书人除了进士科之外,还有一个“制举”,朝廷不定期会举行考试,从而选拔合适的人才。

但是,你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读书人,你太天真了。唐朝六品以下官员任期期满后,是往往不能连续任职的,需要再次等待“守选”,才能获取下一个官职。明白为什么有句教诲叫“朝廷有人好做官”了吗?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幸好,除了靠关系,朝廷是不会忘记有能力的读书人和官员的。你不想“守选”?可以。只要再参加“制举”考试过关,便能够留任,迁任,甚至还可以等到上官青睐破格提拔。

大家通过以上的操作方式,可以清楚地认知做个“唐朝公务员”是有多么的困难。但是,这完全就是为张鷟这种“考试小能手”量身打造的好不好啊。我们可以回头再去看看张鷟的数次考试,简直还要太简单太容易。“天才”的世界,果然不好懂得。这个科举制度的“宠儿”,其为官当然不是白做的,因为从地方官一步步做到中央官,积累下丰富律法经验,张鷟写了一部《龙筋凤髓判》。所以说“天下最怕认真二字”,又所以说“处处皆学问,最怕有心人”。这部书影响后世宋元明清各代,遍及日本、朝鲜诸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法律体系。

张鷟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他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唐朝公务员”的典范,而且他还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的小说家。这种才华不光表现在他写了一部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而是写了一部传奇小说《游仙窟》。这真是一部“传奇”的小说!首先,它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其次,它是玄幻的;第三,它是婚外情的;第四,最最重要的来了,它是一部具有鲜明色彩的“色彩小说”。这样的小说,放在“404”扫荡之前,搁网上肯定引领潮流,称霸“YY流”网络小说。

张鷟在当时已经颇负文名,时人称其文章如“青钱”,就是说大家喜爱他的文章,已经达到像喜爱流行的铜钱一样。因此,张鷟得了一个外号:“青钱学士”。现在作为一个成语,专门用来夸赞人的文采好。史载:“是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不仅如此,而且:“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重金购其文。”可惜,后来因为写了那部传奇小说《游仙窟》之后,遭到正统朝廷重臣的鄙视,张鷟被人诬告遭到贬谪。他的为官人生就像画了一个圆圈,起于襄乐县尉,最后终于临桂县尉。

张鷟在垂拱四年又一次制举,参加“词标文苑”科考,再次高中之后,被升任为洛阳县尉。相比于第一次的襄乐县尉,不仅是升官,更是从偏远的小县城转任到了当时的一线城市洛阳。这种愉悦的心情,让张鷟写了《咏燕》,此生唯一一首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

《咏燕》

[唐]张鷟

变石身犹重,

衔泥力尚微。

从来赴甲第,

两起一双飞。

对于此诗写作时间,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记载的更为详细:“张文成以词学知名,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三入科,俱登上第。转洛阳尉,故有《咏燕》诗。其末章,时人无不讽咏。”

在诗的开端,诗人表现得非常沉稳,并没有飘起来。“变石身犹重”,变石,据庾仲雍《湘中记》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雷风则飞,颉颃如真燕。”此处,诗人谦虚地打了个比方,把自己没有得志时的样子比作一只石燕。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有点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其中自然蕴藏着诗人的大抱负,不过为了矜持,还是需要故作姿态,装出一副沉稳的模样。

既然谦虚,那就继续下去,一“牵”到底。“衔泥力尚微”,燕子衔泥筑巢,常用来比喻其人非常勤勉,积极向上。燕子筑巢于某处,亦常被认作是吉兆,“衔泥金屋外,表瑞玉筐中”(陈萧诠《咏衔泥双燕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燕子被作为富贵的代名词。在这里,诗人看上去是说自己的才能低微,有些不堪重任,其实骨子里透露的却是希望给自己更好的官职。毕竟,对于我们的诗人而言,这不是第一次,他已经是一位官场老手了。

正因如此,在末尾两句,诗人终归是展露出自己的满腔愉悦,还有那么丝丝缕缕的期盼。“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据《艺文类聚》引《宣城记》记载:“侍中纪昌睦初生,有白燕一双出屋,既表素质,宦途亦通。”这么一来再仔细去看这两句,似乎是写燕子把自己的美巢筑在豪门贵族的深宅大院里,飞进飞出的时候总是对对双双,此种情景看上去毫不恩爱甜蜜,格外令人羡慕不已。然而,结合到当时的实际状况,我们大约就可会心一笑。话里话外,无不露出诗人喜悦的面孔,仿佛在说来夸奖我啊,此次参加制举考试,我又通过了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布纹球属于什么品种的植物?又该如何栽培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