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甲午战争是以战争爆发年份的干支纪年命名的,而在日本甲午战争则被命名为“日清战争”或者“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战争开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此后清军陆续在各个战场战败,日军侵入辽东、山东、台湾,直到最后摧毁北洋舰队,1895年4月17日,清朝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这场国耻般的战争始终印照在中国人的头上,那么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为什么总是在溃败呢?
清军的军事实力
清朝的军事体制其实是封建社会的战时指挥体制。在战争时期,皇帝是清朝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指挥部由兵部、军机处、总理衙门组成,战争指挥官是各省的督抚大员。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皇帝设置督办军务处专门全权指挥军队作战,而负责作战则是淮军和其统帅李鸿章,李鸿章麾下的北洋陆军和北洋水师就是对日作战的主力部队。
北洋陆军的军事体制也十分落后,属于封建社会的军事体制。北洋陆军只有步兵和马兵两个军种,近代化的军种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运输兵、卫生兵等独立兵种在北洋陆军中基本没有。北洋陆军的炮兵是混合在步兵之中,无法独立作战。后勤工作例如架桥、搬运军火等任务是在战争爆发后紧急召集的普通民夫处理。清军在战争中受伤都是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而且军队没有军医,所以清军一旦受伤很难及时得到治疗,很多人都是由小伤变为大伤最后去世,另外兽医的缺少使得骑兵的马匹一旦染病,无法及时救治。
清军的建制是以营为单位,正规步兵营定员是505人,有四个哨队和一个营部,一个哨定员108人,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哨的长官则是都司、守备、千总。正规骑兵营定员士兵263人、马276匹,下属的一个哨有兵52人,马54匹,营部有3人、马6匹。若干个步兵营和骑兵营组成一个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部分,由总兵统帅,副将帮忙指挥。数个总兵组成一个集团的战斗群,由提督管理,此外各个营还有文官担任账房、弹药、军粮的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清朝军官吃空饷的情况存在,步兵营和骑兵营都不会满员,实际上步兵营只有350人,骑兵营只有250人。
清军使用的枪械较为先进。北洋陆军的统帅是李鸿章,李鸿章本人是晚清洋务派的主导人物,所以北洋陆军大多使用西洋枪械,军队操练由外国教官主持,当时的北洋陆军装备有大量的毛瑟枪、来复枪、速射机关枪,克虏伯炮等精良器械,与当时的日本士兵相比,北洋陆军的武器装备较为优越。清朝的海军也很强大,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广东、福建四个水师部队,舰船82艘、水雷艇25艘、总吨位85000吨。北洋水师的管带(舰长)都是毕业于欧洲海军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具有近代化作战思维,旅顺港要塞的海防炮能够射击10多里外的敌舰,要塞防御系统十分牢固。
日本的军事实力
日本建立了一套近代化战争体系,这是清朝所不能比拟的。首先日本的战时指挥系统是全国性质的,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设立的最高军事指挥中心是日本战争大本营,直接管理海军省、陆军省、军令部、参谋本部、宪兵等机构,拥有最高军事权力。日本的新式军队也做了相应的改革,陆军有七个师团,总计123047人,马38009匹。一个野战师团配置有12个步兵大队,3个骑兵中队,6个炮兵中队,2个工兵中队,辎重队和其他机关。总共有18492人,马5663匹、野炮24门、山炮12门。两三个野战师团组成集团军作战,在战争时期由战时大本营直接指挥。
日本军队的后勤工作也基本实现近代化。日本在后方设立全国后方兵站组织,由兵站总监部长统领,负责战争时期后勤保障工作。例如兵站总监部的运输通信长官负责铁路、车马、通信、船舶、邮递事务。此外还有大量临时设置的后勤工作组织,1894年清朝和日本宣战,日本当时就设立了两个粮食兵站纵列、临时攻城厂纵列、第一第二电线架设支队等等后勤作战,此后日本还在广岛、熊本、名古屋、大阪等地设置军队医院,接收在甲午战争受伤的日本士兵。
日本的枪支比较单一,主要是明治十三年式和明治十八年式村田式步枪,骑兵配置的是明治十三年式和明治十八年式村田式骑枪,步兵每人携带200发弹药,骑兵每人携带36发。日军所使用的野炮和山炮都是日本国产的大炮,战时野炮平均炮弹为286发,山炮为288发。相比较于清朝的军队,日本的枪炮都为国产,自我补给能力较强。而清朝的枪炮一部分是外国进口,一部分是自我仿造,都是掺杂使用,这使得炮弹的供应十分复杂,不能满足战场需要。
日本的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开战前,炮舰数量为28艘、水雷艇24艘,总吨位为59106吨,虽然看上去日本舰队似乎不怎么样,但是日本舰队的速度非常快,日本的战舰中有10艘速度达到16节以上,反观清朝只有2艘达到16节以上,而且联合舰队中的“吉野号”速度更是高达22.5节。此外日本舰队装备了速射炮,很多舰队基配置了120毫米口径的舰炮,平均每分钟8到10发,此外还有部分战舰装备有150毫米舰炮,平均5到6发,清朝还是老旧的舰炮,日军发射5个炮弹,清军才能发射一个炮弹,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清朝为什么失败?
日本军队是一支完成近代化的军队,日本也是完成近代化的国家,而清朝军队还停留在封建时代,清朝的国家依旧还是封建国家,从以上清朝和日本军事实力的对比,我们很容易就看到清朝的巨大的劣势,这种劣势并不是靠将士的勇猛作战和无畏牺牲能够弥补的,在近代化军队的训练和作战体系面前,清朝的军队组织和战时指挥体系完全是松散的,根本无力作战。
我们也可以看其他方面清朝和日本在国家实力之间的差距。日本国内的铁路到达3200公里,陆军征用112艘名船运送士兵,海军征用24汽船运兵,清朝偌大的国家的铁路只有300公里,在朝鲜半岛作战时租用外国船只运输兵力,铁路里程和船只的多少意味着在战役中可以投送兵力的多少,清朝在朝鲜半岛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都是被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最后失败,这就是因为清军投送兵力不足,虽然清朝国内有着巨量的军队,但是受制于交通条件根本无法运送到战场。
在情报收集工作上,清军也十分失败,因为清朝根本没有专门的情报收集机构,这使得清朝对于前线的状况和战争过程完全不了解,以至于叶志超在成欢之战和平壤之战中讳败为胜,假称战果累累,清廷居然信以为真。而日本的驻外使馆有专门的的谍报课专门负责收集情报,谍报课里有大量的间谍武官、情报员,侦查员组成的情报网。日本海军省间谍宗方小太郎十分有名,他在甲午战争中冒死潜入威海卫军港侦察,收取了大量的情报。
所以清朝的失败并不是很多人认为清军贪生怕死,清政府软弱无能造成的失败,而是一个近代化国家对于封建帝国的击败,在李鸿章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李鸿章作为封建官僚,把自己的权势放在国家利益至上,这使得李鸿章手下的淮军为了保存实力不断被日军击垮,最后变成甲午战争的溃败,而这种失败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