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睿宗李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两度登基、三让天下的经历令人瞩目。而他的后宫情况,尤其是皇后之数,也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有趣话题。
一、历史记载中的两位皇后
从众多史籍资料来看,李旦有两位皇后,分别是刘皇后和窦德妃。刘皇后是李旦的结发之妻、正室。她出身不凡,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仪凤年间,刘氏以宫女的身份进入当时的相王府,不久后生下长子李成器(后封唐让帝),以及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李华婉。文明元年(684年),李旦即位为睿宗,刘氏被册立为皇后。然而,李旦在位时间不长,迫于母亲武则天的压力,他让位于武则天,自己成为皇嗣,刘氏也随之失去了皇后之位,降为太子妃。
窦德妃原本是李旦的侧室。她姿容婉顺,动循礼则,将作大匠窦抗曾孙女,祖父大理卿、莘国公窦诞,父亲是润州刺史窦孝谌。李旦为相王时,窦氏为孺人,很受礼遇。光宅元年(684年),李旦继位,她被册封为德妃。次年,窦德妃生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此外还有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两个女儿。
二、悲惨结局与身后追封
这两位皇后的人生结局都极为悲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天后,刘皇后和窦德妃进宫朝见武则天,之后便离奇失踪。据传,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韦团儿诬告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武则天听信谗言,将她们秘密杀害。
直到景云元年(710年),复位后的睿宗李旦追谥刘氏为“肃明皇后”,招魂葬于东都城南,陵曰惠陵,716年,睿宗崩,迁祔桥陵。窦氏则在景云元年被追谥为“昭成皇后”,李隆基即位后追尊其生母窦氏为“皇太后”,将窦氏与睿宗合葬于桥陵。天宝八年(749年),李隆基又下诏将其母谥号加“顺圣”二字,为“昭成顺圣皇后”。
三、其他妃嫔与皇后争议
除了刘皇后和窦德妃,李旦的后宫中还有其他妃嫔。比如王德妃,她是太原祁县人,唐睿宗李旦“四妃”之一,薛国公王玫畅之女。她精通音律,容貌动人,早年嫁给豫王李旦,生下惠宣太子李业、淮阳公主李花山和凉国公主李?,得到唐睿宗宠爱多年,英年早逝后陪葬桥陵。不过,王德妃并未被追封为皇后。
对于李旦皇后的数量,虽然主流观点认为有两位,但历史上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部分资料可能因记载不详或流传过程中的偏差,导致对李旦后宫情况的理解存在差异。然而,根据较为权威和详细的史料记载,刘皇后和窦德妃作为李旦皇后的身份是较为明确的。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遭遇不幸,她们的人生轨迹反映了唐朝宫廷政治的残酷与复杂。尽管她们生前未能善终,但身后的追封和荣耀,也让她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成为后人研究唐朝历史和宫廷文化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