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期,一位来自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的权臣,以铁腕手段重塑朝局,甚至在皇帝驾崩后私改遗诏、废立储君,其权势之盛被后世称为“宋朝第一权臣”。他就是史弥远——一个集政治操盘手、经济破坏者与家族权力继承者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一、从寒门进士到权相: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逆袭
1. 起步:韩侂胄的“政治提携”与背叛
史弥远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史浩为孝宗朝宰相,但他真正的政治跃升始于韩侂胄的提拔。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主导的北伐因叛将投敌而失败,金国索要主谋首级。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敏锐捕捉到权力真空,联合杨皇后伪造圣旨,命殿前司将领夏震在玉津园锤杀韩侂胄,并函首送金请和。此举不仅铲除政敌,更让他从五品侍郎跃升为右丞相,开启长达25年的独相生涯。
2. 权术:利用制度漏洞巩固地位
南宋实行“群相制”以分散相权,但史弥远通过同时兼任右丞相与枢密使(掌握军事)的职位,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他刻意屈居右相(左相地位更高),实则以谦逊姿态降低对手警惕,暗中构建以亲信为核心的权力网络。这种“合规式专权”使其在宋宁宗朝17年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二、废立皇帝:突破封建伦理的权臣巅峰
1. 太子赵竑的“死亡预言”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病危,太子赵竑因厌恶史弥远专权,公然宣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并指定琼州、崖州为流放地。此言彻底激怒史弥远,他联合杨皇后伪造遗诏,将宗室子赵昀(宋理宗)立为皇帝,同时贬赵竑为济王,最终逼其自杀。这一行为彻底突破封建伦理底线,被后世比作董卓、王莽。
2. 权力延续:家族三代为相的“政治奇迹”
史弥远死后,其侄史嵩之继任右丞相,若算上父亲史浩,史家三代皆拜相,形成“一门三相”的权力垄断。这种家族势力在南宋历史上绝无仅有,甚至超越秦桧(仅本人为相)、贾似道(无家族延续)等权臣。
三、经济祸国:货币操纵下的民生灾难
1. 会子危机:南宋的“通货膨胀”
为填补财政亏空,史弥远大量印造新会子,强制以新换旧并折价50%。此举导致货币体系崩溃,物价飞涨,临安城“米价斗至三千文”,百姓“食草木,剥树皮”。《宋史》评价其“货赂公行,民不聊生”。
2. 对金妥协:屈辱外交的代价
嘉定和议(1208年)规定宋金世为伯侄之国,宋增岁币至30万两、犒军银300万两。这种屈辱外交虽换来短暂和平,却使南宋丧失战略主动权,为蒙古崛起后的灭国埋下伏笔。
四、历史评价:为何称其为“宋朝第一权臣”?
1. 超越秦桧的“权力深度”
秦桧虽陷害岳飞,但未敢废立皇帝;韩侂胄虽专权,但死于政变。史弥远则通过伪造遗诏、操控储君,将权力渗透至皇位继承层面,其“表里杨后”的关系更形成后宫与外朝的联合统治。
2. 制度性专权的“创新”
他利用南宋“群相制”漏洞,以合规手段实现独相,甚至让左相成为虚职。这种“制度内专权”比秦桧的“党争压制”、贾似道的“荒淫误国”更具技术含量。
3. 结局的“反常性”
尽管史弥远贪污腐败、祸国殃民,但宋理宗因感恩其拥立之功,赐谥“忠献”(“忠”表功绩,“献”表奉献),死后追封卫王。这种“恶名善终”在权臣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