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检察组》作为近期热门正剧,关注度与话题度都是一骑绝尘。播出前夕,此剧顶着《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的名头,未播先火。只是没想到,上线开播后,《巡回检察组》口碑不断下滑,一度跌至及格线。前期,网络争议焦点多在广告插播上。网友们都觉得,大量的硬性广告遍布剧情,严重影响观感,同时拉低电视剧质量。好在制片方紧急补救,撤掉了后续广告片段。使《巡回检察组》评分回升。
截至目前,《巡回检察组》评分6.7分,徘徊在及格线附近。可是,此剧评分走低,真的只是受广告影响吗?并不见得!!除去广告外,剧情上的诸多逻辑漏洞,令观众难以接受,纷纷吐槽。今日,我就为各位总结出《巡回检察组》十大逻辑漏洞,看下有哪些情节逻辑不通。
(一)
东川省政法系统“十大法治人物”表彰现场,众多政法高官参与出席,其中官职最大的就是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如此重要的场合,同时又是在省委大院举行,安保必然极为严密。可就是这样的设定,申冤人胡雪娥却能突然出现,显然不符合正常逻辑。尤其是拿着锦旗出现,全程不露脸,却没有人现身检查,就这样放到了政法委书记面前。胡雪娥一直走到人群前,方被何树国拦住。试想一下,如果是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如此近的距离,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至少,这样的一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
(二)
剧中对于郑锐殴打沈广军一事,曾进行了大写特写。且不说是不是故意注水,只看事实上,就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殴打事件发生后,焦点皆指向“郑锐是否把沈广军殴打至骨折”上,而对于郑锐打人只口不提。最后,真相大白,沈广军骨折属于自导自演,并非郑锐导致。这一刻,郑锐似乎成了洗清冤屈的英雄!可是,郑锐打人不是事实吗?不能因为诬陷事件,就忽视打人行为。难不成打骨折了,才算打人?
(三)
看《巡回检察组》,最憋屈的,无异于是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事事受到富商黄雨虹设计玩弄。这剧情,简直如儿戏一般!省政法委书记,论官阶级别,已经达到副部级。这般身份,远不是一名当地首富所能撼动的。黄雨虹救子心切,可以理解。不过如此堂而皇之地与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作对,无异于自杀行为。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黄雨虹的咄咄逼人,数次陷害,张友成竟毫无办法,眼睁睁看着儿子张一苇锒铛入狱!哪怕是原则至上,也不应该坐以待毙!可见,编剧余飞弱化张友成的影响力,目的在于提升戏剧冲突性。但既然此剧定位为正剧,就应当遵照事实而行。
(四)
过于突出主角,相关人员智商纷纷掉线优秀的编剧,对于剧情推动,有着十足的掌控力。而这种掌控,会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进入下一阶段。而在《巡回检察组》中,剧情的推动全靠人物智商下线。张一苇三次被陷害,直至锒铛入狱;乔逸沦为黄雨虹集团棋子,依旧毫无戒备,临近尾声才明白鲁春阳意图;熊绍峰两度受人陷害,若没有冯森力挽狂澜,必然会身陷囹圄。
可以说,每一次新剧情切入,都需要一个猪队友辅助。这是最初级的手段,也是最没有含金量的。而且在陷害张一苇阶段,众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如警方调查张一苇强奸乔逸,现场询问时,乔逸并未承认。后面澄清事实,白小莲作为报警人,居然未受到询问,也未追责!
第二次,万彩媚指控张一苇强奸,而后被发现视频伪造。警方就这样放过恶意诽谤人员,没有追责白小莲、万彩媚等恶意报警者吗?如果这都不追责,是否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报警指控他人强奸,而不承受任何法律责任。
(五)
“九三零杀人案”出现时,警方只是调查了现场及人物背景,对于当事人的网络通讯并未进行调查取证。警方既然怀疑沈广军与徐大发之死有关,却从未从两人网络聊天方面入手。直至临近尾声,通过恢复沈广军手机记录,查出事发前,沈广军曾与用户名“888”的网友有过聊天,后面证实“888”就是徐大发。这段引发不少人吐槽,其实在案发时,警方即应当第一时间调取当事人聊天记录,可寻求互联网公司配合。可是在剧中,宋丽敏主动交出沈广军手机,警方才想起调查聊天记录,不符合正常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