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分为西晋(266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在这个朝代中,共有十五位皇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留下了各自的传奇与悲歌。
一、西晋皇帝列表(266年-316年)
晋武帝司马炎(266年-290年在位)
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西晋初期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
晋惠帝司马衷(290年-307年在位)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次子,因其智力障碍而备受争议。他在位期间,外戚和权臣相继干政,导致朝局动荡不安,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的衰落。
晋怀帝司马炽(307年-313年在位)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在司马衷被废后即位。他在位期间,西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最终在五胡乱华的背景下被俘虏并杀害。
晋愍帝司马邺(313年-316年在位)
司马邺是司马炎的孙子,在西晋即将灭亡之际即位。他试图力挽狂澜,但无奈国势已衰,最终长安被攻破,他本人也被俘虏并杀害,西晋至此灭亡。
二、东晋皇帝列表(317年-420年)
晋元帝司马睿(317年-323年在位)
司马睿是司马炎的从子,在西晋灭亡后南渡建邺(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他在位期间,虽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但凭借王导等人的辅佐,成功稳定了局势。
晋明帝司马绍(323年-325年在位)
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在位期间平定了王敦之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他聪明果断,有文韬武略之称。
晋成帝司马衍(325年-342年在位)
司马衍是司马绍的长子,在位期间虽然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但在成年后也逐渐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
晋康帝司马岳(342年-344年在位)
司马岳是司马绍的次子,在位期间虽然时间短暂,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朝政。
晋穆帝司马聃(344年-361年在位)
司马聃是司马岳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幼由母亲褚太后辅政。他在位期间虽然政治权力被士族所掌握,但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维持了东晋的稳定。
晋哀帝司马丕(361年-365年在位)
司马丕是司马衍的长子,在位期间迷上了长生术,服用丹药导致身体衰弱,最终因药物中毒而死。
晋废帝司马奕(365年-371年在位)
司马奕是司马衍的次子,在位期间被桓温废黜为东海王。他在位期间虽然时间短暂,但也成为了东晋历史上的一位悲剧人物。
晋简文帝司马昱(371年-372年在位)
司马昱是司马睿的少子,在位期间虽然时间短暂,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朝政。
晋孝武帝司马曜(372年-396年在位)
司马曜是司马昱的第三子,在位期间虽然前期有所作为,但后期因荒淫无度而被后宫嫔妃所杀。
晋安帝司马德宗(396年-419年在位)
司马德宗是司马曜的长子,在位期间因智力障碍而备受争议。他在位期间,朝政被权臣所掌握,东晋逐渐走向衰落。
晋恭帝司马德文(419年-420年在位)
司马德文是司马曜的儿子,也是东晋的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被刘裕所掌握,最终被迫禅位于刘裕,东晋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