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是抗击外敌、捍卫家国的壮烈史诗,其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早年经历:深山苦练,初露锋芒
牛皋出生于鲁山县熊背乡石碑沟村,此地地处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牛皋自幼家境贫寒,以卖柴为生,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他天生神力,能挑500多公斤重的担子还健步如飞。每次上山砍完柴,他都会砍一棵结实的树做扁担,然后挑着柴火进鲁山县城去卖。为了补贴家用,牛皋还发挥自己射猎技艺精湛的优势,每次进城卖柴都会捎带一些野兔、野鸡等猎物。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中,牛皋不仅练就了强壮的身体,还将射猎技艺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为他日后投身抗金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山河破碎。牛皋毅然决定加入抗金队伍,保卫家乡。他凭借出色的射猎技艺,到鲁山县衙当了一名射士,主要负责日常治安,同时也协助训练民兵,为抗金做准备。后来,鲁山被金军攻陷,牛皋自行组织力量,抗击金兵。他武艺高强,为人豪爽率直,一声号令,应者云集。在加入岳家军之前,他组织民众在平顶山一带多次阻击敌人,对金兵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抗金征程:屡建奇功,威震敌胆
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侵及江南,因需休整、补充给养,完颜拔离速率领金军途经荆门北归,在四月初进入平顶山一带。牛皋提前获悉金军的行军路线,料定金人会在宋村宿营,便发动乡兵和乡亲,准备好作战工具,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当晚,饥疲的金军下马解甲准备休息时,呐喊声四起,数不清的宋朝乡兵持兵刃、农具向金军袭击。完颜拔离速虽是宿将,但此时也无力回天,金军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完颜拔离速和完颜彀英只率领近百名金兵逃命,金军将领耶律马五和50多名金兵被重重包围。耶律马五困兽犹斗,持一把手刀疯狂叫喊挑战,牛皋挺身而出,只一个回合就将耶律马五打下马来,将其活捉。此次战斗,牛皋不但杀死了大批敌人,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声名远播,金军对他更是畏惧三分。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统管江西、湖北军务,决定由襄汉进军中原,收复失地。牛皋奔赴临安(今浙江杭州)面见宋高宗赵构,力陈中原可复。赵构将牛皋所部划归岳飞指挥,牛皋加入岳家军。岳飞见到牛皋后非常欣喜,即命牛皋为唐、邓、襄、郢4州的安抚使,后又任牛皋为中部统领。自此,牛皋就一直担任岳家军的副帅,与岳飞并肩作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金史。
绍兴四年(1134年),伪齐大将李成勾结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六郡,伪齐将王嵩占据随州。岳飞派牛皋出战,牛皋用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敌5000人,收复襄阳。金兵攻打淮西,岳飞令牛皋先渡江迎敌。伪齐派骑兵5000人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牛皋出阵,敌军不战而溃。牛皋乘胜追击30余里,杀死敌军大半,斩其副都统等大将,声威远扬。
绍兴五年(1135年),牛皋随岳飞征讨杨幺。杨幺兵败后投水自杀未遂,被牛皋擒获。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进军中原,牛皋奉命进攻京西一带,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斗中,牛皋出生入死,屡战屡胜,为收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劳最大,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牛皋管理一切事务。
悲惨结局:宁死不屈,忠魂长存
岳飞被害后,牛皋仍坚决反对宋金议和,他深知议和意味着放弃收复失地的希望,意味着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金人。然而,他的正义之举却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初三上祀日,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牛皋席间察觉酒中有毒,马上归家,留下遗言:“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第二天,毒发身亡。
牛皋死后,其尸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候牛皋之墓”。众人敬慕牛皋的英名,近千年来,前往墓前吊唁拜祭的人络绎不绝。英雄长眠,精神永存,为纪念牛皋的英勇忠义,牛皋故里鲁山县熊背乡建有牛皋的衣冠冢,在取得抗金大捷的原宋村(今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花山村)也建有牛皋祠墓,以供后人祭奠和纪念。
牛皋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抗金名将,凭借的是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忠诚。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