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政治成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早年生涯与仕途起步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他是秘书监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的从弟。自幼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极为孝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开启了仕途生涯。他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才华横溢、正直无私而备受赞誉。然而,因得罪权臣杨国忠,颜真卿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二、安史之乱中的英勇表现
在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的反叛意图,暗中加强平原郡的防御。当安禄山起兵叛乱时,平原郡成为河北地区唯一坚守的城池。颜真卿不仅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还积极联络周边郡县共同抗敌。他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在随后的战斗中,颜真卿率领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赢得了朝廷和百姓的广泛赞誉。
三、书法艺术的巅峰成就
颜真卿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艺术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颜真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以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著称。他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笔画圆润、结构严谨,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行书作品如《祭侄文稿》,更是情感真挚、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四、晚年遭遇与后世影响
颜真卿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建中四年(783年),他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面对李希烈的威胁和利诱,颜真卿凛然拒贼,最终于兴元元年(784年)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的离世,标志着唐代书法艺术的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他的书法艺术和精神遗产却永远流传了下来。后世书法家纷纷效仿他的书法风格,学习他的书法精神。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被后人所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