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帝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孙,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为贤妃吴氏,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生平简介
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后,册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即位为帝,尊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1]接回太上皇朱祁镇后,幽禁于南宫,改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2]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后,降为郕王,软禁于西苑,离奇去世,享年二十九岁(死时尚不满29岁),谥号为戾,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恢复皇帝名位,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3]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