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叶梅实迁惠之后裔,并录有叶梦熊《叶氏源流诗》云:“欲识仙翁出处时,宁郡文献中江西。官居潮邑三千教,工部梅州万古稀。孟仲季卿源共脉,贞清兄弟始分枝。后人若问宗与祖,莫把源流作不知。”
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叶梦熊创制“叶公神铳”,后半生以武功载入《明史》,被视为民族英雄。
生平经历
1、弓田便民遭罚薪俸
叶梦熊在赣州用反间计一举端掉黄乡积寇后,次年母亲石氏病卒于赣州。按照当时的祖制,叶梦熊需回到祖籍丁忧3年。在惠州守母孝期间,他仍不忘赣州剿贼之事,于千里之外设计尽俘黄乡积寇余党,当地百姓感戴其德,建生祠祀之。
朝廷是不会让这样的人才久留南荒之地的。守母孝期满后,也就是明万历六年(1578),叶梦熊起任直隶安庆府知府。在安庆,他一如既往地执行自己的惠民方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宁愿得罪上司扣罚薪俸,也不愿意损害百姓的利益。
明万历八年(1580),明神宗听从首辅张居正的建议,诏令重新丈量天下田亩。抚台孙光佑为了迎合张居正,催逼属下府县严格在期限内完成,并要把不能耕种的山坡湖荡也作为农田来丈量上报。
没想到叶梦熊并不买孙光佑的账,他说:“安庆邑多沮洳,冬望平芜,春夏即为鱼鳖窟,若从台议,是我为民厉阶也。”意思是说安庆大多是低湿地带,冬旱夏涝,如果我遵从抚台大人的意旨去办,岂不是去为祸百姓吗!
结果孙光佑恼羞成怒,上疏诬告叶梦熊有心怠慢丈田令,使得叶梦熊被扣罚了3个月的薪俸。尽管如此,叶梦熊依然如实丈田,与民休息。
在安庆的第3年,叶梦熊又设计诛杀邑内天堂山巨寇,他的军事才华再次得到明神宗的赏识。从这时候起,以文官入仕的叶梦熊,已经开始慢慢向武官转型。果然,在安庆任官期满后,叶梦熊就升任云南金腾兵备按察司副使,但他还没来得及入滇,又改任浙江巡视海道按察司副使,到四明(今浙江宁波)巡行视察。
有一次行部至舟山,环视险要,他感叹地说:“国家岁费粮饷,仅保境内已乎?”于是,“悉召外海渔船,编次界限,勒为部伍,教技击、缮器械,不维守望有赖,即在在皆兵,沿海晏然,岁省饷金之半”。
2、制神铳敌虏披靡 显奇才节节高升
明万历十三年(1585),渴望在战场上施展拳脚的叶梦熊终于如愿以偿。在当时,明朝边境各镇的小规模冲突接连不断,朝廷急需治边人才。是年,叶梦熊先后7次被举荐后,被任命为直隶永平兵备按察司副使。他到任后,即向督府王一鹗建议用轻车重炮破敌制胜,“盖车轻则易驰,炮重则及远”,并提供了车炮图式。王一鹗接纳了他的建议,下令依照此法督造。适逢辽东战事告急,新造车炮赶赴前线,一试告捷,敌寇披靡。
综合史料来看,叶梦熊所制车炮在当时而言可谓创举。在此之前,戚继光所造的战车属仿古偏厢制,其车太重,“宜于易而不宜于险,宜于守而不宜于战”,而叶梦熊的车炮则轻便得多,往来便捷,“平地二人推之,险厄四人挽之,上列枪刀,中施火器,又以斫马刀与长短兵相夹前冲,然后铁骑从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能。
这显然是一种诸兵种合成立体作战的兵器,发明者叶梦熊也因此成为明代火器研制专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各种兵书中找到他的身影。相对于轻车,叶梦熊的重炮更值得我们注意。
在现代的军事火器史书中,介绍明代火器时会看到有一种车载炮的火器叫“叶公神铳”,其中《中国火器史》一书就如此介绍:“其炮(用)净铁打造,天地玄号,名曰公引孙。天字号神炮,每位重二百八十斤,长三尺五寸……”这种火器不仅让叶梦熊在战事上屡建奇功,还成为晚明军事上克敌制胜的最有效兵器。
文科出身的叶梦熊竟拥有这样的工科才能,这是朝廷始料未及的。很快,朝廷就下令将“叶公神铳”广泛应用到北方宣府、大同、太原等军事重镇。
明万历十四年(1586),朝廷对在外官员进行考核,叶梦熊被列为“廉能第一”,获得了明神宗的赐宴嘉奖。在后来的几年里,叶梦熊节节晋升,先是升任山东按察使,数月后又晋升为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数年后再擢都察院副都御史(正三品),先后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叶梦熊所到之处,均“造火器以制敌上”,军威大振,威名日盛,使敌虏皆远遁而去。
3、灌城离间平叛乱 急流勇退淡名利
明万历二十年(1592),62岁的叶梦熊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2月,蒙古人哱\拜因与巡抚党馨积怨甚深,竟杀党馨扯旗反叛,企图占据宁夏,建立割据政权。4月,明神宗命大臣献策平叛,叶梦熊“慷慨以杀敌自任”,请命领兵亲赴前线,明神宗以为忠义可嘉,允以原官协同督抚平叛。6月,叶梦熊赶至灵州,与梅国祯、李如松等数支大军会合,由总督魏学曾统一调度讨贼平乱。
出征宁夏是明万历三大征之一,历来史书已备述,而叶梦熊在此役的表现却备受争议。当年7月,朝廷根据监军梅国祯的弹劾“愤师久无功”,将魏学曾撤职查办,任命叶梦熊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并授上方剑,授以临事专决之权。叶梦熊果然不负众望,先是筑堤引黄河之水灌城,又亲率将士冒着矢石冲锋陷阵,用神炮轰毁城中楼橹。
至8月,叶梦熊趁城中人心惶惑,作诗二首以蜡丸封寄哱\拜劝降,并派人进城离间兵变首领,造成内讧,动摇其军心。9月18日,宁夏城破,哱\拜父子遂向梅国祯求招安。
这时,叶梦熊与梅国祯在纳降与否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叶梦熊坚决主张杀降以绝祸本,不顾哱\拜已降梅国祯,传示诸将“本日不尽杀哱\氏者,以赐剑行法”。结果,哱\拜阖家自缢,所有家丁俱被搜杀。此役之后,梅国祯与叶梦熊心存芥蒂,为以后的廷议之争埋下伏笔。
大战告捷后自然要论功行赏,但是各路将领的叙功与梅国祯却有所不同。梅国祯认为筑堤是他自己的主意,由魏学曾决策,叶梦熊只是按此部署执行而已。此言一出顿时朝议纷纷,甚至有人指责叶梦熊“贪功杀降”有冒功之嫌。对此叶梦熊愤然上奏说:“臣宁负杀降之名,以绝祸本,保封疆。”在他看来,重金抚酋、抚虏的招安政策并非求安的长计,认为打仗的事情 “非从征文武诸臣所能测也”。
在庆功宴上,叶梦熊作《出征回朝宴享诗》一首:“幼习干戈未习诗,太平宴饮强留题。江南有福同君享,塞北凄凉只自知。剪发堪伤骑骏马,割衣剖腹补旌旗。貔貅百万临边境,那见先生点笔时?”言外之意是,敌人百万大军压境的时候,你们这些先生们能干些什么呢?
总的说来,明朝时武将领兵作战,和文官的施政原则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大多数文官以中庸之道为处世原则,而武将则注重取得实效而不避极端。长年的戎马生涯已使叶梦熊养成与文官截然不同的气质,因此他与文官集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看破官场腐败的叶梦熊居功至伟而谦卑自牧,“所有捷音必让诸同事”。他在军旅中写下《平朔方勒石贺兰山》一诗,暗示着自己有功成身退告老还乡之意:“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
4、五疏乞休上不允 便道归乡葬犹龙
早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难堪廷议之争的叶梦熊已经以“臣愧愈深,病愈剧”为由以病乞归,但被明神宗否定。两年后,吏部修举边功,虽被文臣围攻的叶梦熊因为明神宗的赏识,被晋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又因榆林大捷而加授太子少保(正二品),不久又改命为南京工部尚书,加授太子太保。此时文臣们依然不肯放过叶梦熊,叶梦熊一而再再而三“称病乞休”,但明神宗总是“以梦熊边疆着劳,不允辞”。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身心疲惫的叶梦熊再也不顾皇帝的玉旨挽留,竟违抗圣命不到南京赴任工部尚书一职,便道返乡。叶梦熊返乡后在惠州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
按明大学士王宏诲为叶梦熊写的神道碑记载,叶梦熊居乡二年“惟训子弟以忠孝投国恩”,“恂恂恭谨,乐赈人匮急,且倡义劝施,毫无所吝”。在惠州时他还上疏请求重修下郭回龙寺以纪念他的恩师真空和尚,并建九级浮屠文星塔 “以壮龙运旺气”。
他的同乡好友,同样是惠州晚明三尚书之一的杨起元(详见下期本栏目)还劝他复出:“今东中倭,南讧夷,此岂公坚卧时也?”叶梦熊先是笑而不答,后来又说:“逮功成请老,家计廑廑,不易寒素,日惟子弟谈笑歌咏,怡怡自乐。”此时,叶梦熊已将名利看作浮云,欣然自得了。
尽管如此,渴求治边人才的明神宗还没有忘记叶梦熊。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皇帝又派使者来催督叶梦熊上任,还命令他“着赴任供职,不准辞”。面对朝廷强其复出的强大精神压力和对官场的厌倦,已经67岁的叶梦熊似乎在两难中难以解脱。他只能对使者说“受国深恩,捐躯莫报”,正准备出门时,竟“俄以疾卒于家”。
据史载,叶梦熊临终之日,还召子女以教诲,饭后仍阅案头书,忽然间呼唤子女到身边,说了句“乃翁长往矣”便长逝而去,为世人留下一个难解的历史谜题。
叶梦熊是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十二日去世的,但消息传到明神宗耳中已是次年六月。据《明实录》记载,独爱叶梦熊的明神宗嗟悼不已,马上遣官谕祭葬,备诸恤典,加赠少保 (从一品)。
明万历二十七 年(1599)七月二十五日,刑部主事王玠奉旨来惠,为叶梦熊造墓于西湖犹龙山,大学士王宏诲为其作神道碑,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其作墓表,光禄寺正卿郭棐为其作行状。墓道丰碑屹立,翁仲羊马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