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西魏,苏绰与宇文泰的故事,是一段君臣相知、共谋国是的佳话。苏绰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赢得了宇文泰的信任与重用,两人之间的问答,不仅展现了苏绰的政治智慧,也奠定了西魏改革与发展的基石。
一、苏绰初入仕途,才华初露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他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绰通过其堂兄苏让的推荐,得以进入宇文泰的视野。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求贤若渴,看到苏绰的潜力,便召其入仕。
在行台郎中任上,苏绰虽然并未得到宇文泰的深入了解,但因其出色的行政能力和对政务的敏锐洞察,行台中的官员们遇到难题都向他请教。宇文泰逐渐发现了苏绰的才华,开始对其委以重任。
二、苏绰答宇文泰,赢得信任
一次,宇文泰与仆射周惠达议事,周惠达无法回答宇文泰的问题,便请求暂时出外议论。周惠达找到苏绰,把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刻为他分析解答。周惠达按照苏绰的意见作出回答,得到了宇文泰的称赞。宇文泰询问是谁的主意,周惠达说出是苏绰,并称赞他有王佐之才。宇文泰随即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并开始更加重用他。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宇文泰与公卿们前往昆明池观看捕鱼,走到汉代仓库遗址时,宇文泰询问身旁的人此地的故事,无人能答。苏绰被召来后,详细作答,对答如流,让宇文泰十分满意。宇文泰又与苏绰并马缓行到昆明池,竟然连捕鱼也没有看就返回,足见其对苏绰的信任与重视。
三、苏绰助宇文泰改革,成就伟业
宇文泰对苏绰的信任不仅仅停留在个人能力的认可上,更体现在对苏绰政治见解的采纳上。苏绰为宇文泰起草了二十四条新制,其中包括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账、户籍之法等,这些制度大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此外,苏绰还提出了著名的《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六个方面,为西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宇文泰将《六条诏书》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
四、苏绰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苏绰在西魏政坛上的崛起并非偶然,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了宇文泰的信任与重用。然而,长期的劳累与过度的思考,也让他的身体逐渐衰弱。大统十二年(546年),苏绰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宇文泰闻讯后,恸哭不止,极感哀痛、惋惜。苏绰下葬时,宇文泰只用一辆白色布质的车子装载棺椁,与公卿们都步行送到同州城门外。宇文泰亲自在灵车后以酒浇地,表达了对苏绰的深切怀念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