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秦朝

秦始皇的名字到底应该怎么叫?两千多年都叫错了?

作者:Marshall2023-11-24      来源:爱上历史

秦始皇嬴政”这个称呼,现如今人们已经很习惯了,会很自然的认为,秦始皇姓嬴名政。但是,名字的格式,其实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发展,这就涉及到姓名的起源,姓名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姓和名是有着不同的用途的。而后来慢慢才发展到了一起。那么,秦始皇的名字,按照当时的叫法,到底应该叫什么呢?嬴政这个名字,真的是他的本名吗?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始皇姓什么

当被问到“秦始皇的姓名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嬴政”!而且许多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但严格来说,这样的叫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先来看秦始皇的姓“赢”:

翻开《史记》,我们会看到关于秦始皇的姓,司马迁记载了多种说法——《秦本纪》里说:秦人的祖先由帝舜赐姓“嬴”;但在《秦始皇本纪》中却说: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在《楚世家》中也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可是,在《秦始皇本纪》末尾的一段评论中,又说:“吕政残虐”。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姓赢、姓赵、还是姓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先秦时代的姓氏情况说起。

今天我们所说的姓和氏,已经完全是同一概念;但是对先秦人而言,姓是姓,氏是氏,分别承载着不同的功能。简单来说,姓的起源比较古老,它被认为是母系社会的产物;而氏的起源则相对较晚,它是由姓延伸而来的,一般认为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一姓所包括的社会成员较多,它代表了具有共同血统的一大家族中的所有人,同姓之人互相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一氏所包括的社会成员较少,仅代表该大家族内的某一支派。姓形成以后非常稳定,很少变动;而氏却不同,它的来源多种多样,且可以变化。

古人总结说,姓是用来“明婚姻”的,同姓之人不能结婚。所以在先秦,只有女人才称姓;男人一看这个姑娘跟自己同姓,就不能娶她。而氏的功能是“别贵贱”,表明男人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在先秦,男子只称氏,不称姓;而且一个人的氏会随着其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举个例子:

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秦国推行变法的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孙”(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他以爵系为氏,所以叫“公孙鞅”;但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在本国才称“公孙”,到了别国则应以国名为氏,所以又叫“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又因战功封于商邑,以封地为氏,所以叫做“商鞅”。

公孙鞅、卫鞅、商鞅,都是一个人,只是他的“氏”在不断变化;其实他姓“姬”,但是不能叫姬鞅,因为在先秦及秦代,男子几乎没有在名之前称姓的现象。

由此我们可知,虽然秦始皇的祖先为“赢”姓,但是这个姓是不能放在他的名之前连称的,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不可能叫他“嬴政”。

2、秦始皇的氏是什么

而《史记》中又称秦始皇为“赵政”,这个“赵”是氏,不是姓。对于赵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秦与赵同祖,也就是说他们都姓赢,但因为周穆王时,赵氏中出了一个造父,曾为周王室立下大功,所以赢姓家族别的支系都以此为荣,秦人的先祖就曾称过赵氏,以抬高自己的门楣。

不过到周王室东迁时,秦氏已经成为诸侯国国君,而此时的赵氏仅是晋国的卿大夫。显然,此时秦人已不再需要冒称赵氏。所以,秦始皇的远祖虽然曾称过赵氏,但近祖却不再称赵氏,而是秦氏。

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生于赵国,所以叫赵政。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父亲公子子楚,早年作为秦国的人质住在赵国。后来子楚只身逃回秦国时,赵国打算杀了他的家眷,多亏秦始皇的母亲家是赵国的豪门,这才保住了性命。因此,秦始皇虽然是秦国公子之子,但当时为了保全自己而称“赵氏”、“赵政”,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按照先秦惯例,秦始皇是公子之子,也就是公孙,他在本国应称“公孙政”;到了别国、以国名为氏,应称“秦政”;但是因为他在赵国处境危困,因此才称为“赵政”。

后来他回到秦国,他的父亲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这时他应该称“公子政”或“王子政”;等到他继位为秦王,则称“秦王政”。

3、嬴政是不存在的

无论如何,当时都不可能有“嬴政”这个称呼,尽管他姓“嬴”。而对于《史记》中“吕政”这个称呼,据学者考证,并非司马迁本人所述,而是后世人误将班固的议论收入其中。由于汉代人们痛恨秦朝的暴政,所以有人称秦始皇为“吕政”,意思是说他并非秦人子孙,而是吕不韦的后代。但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此外,对于秦始皇的名“政”,也有学者认为应为“正”。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始皇因为出生在正月,故名“政”。很多学者指出,“政”即“正”,它们是通假字。不过,在史籍中却从未见有“正月”写作“政月”的;而“政令”、“政事”等词,也不写作“正”。

可见,“正”和“政”虽可通假,但并不是可以无条件地互用。

另外,从避讳的角度看,秦始皇为避讳“正”字,所以改“正月”为“端月”、“正言”为“端言”、“正直”为“端直”,等等。“正”之所以能改为“端”,是因为“端”、“正”同义;而“政”和“端”却没有这样的意义联系。所以,从秦始皇避讳改用“端”字,也可知他的名应该是“正”。

但是,《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名是“政”,这个“政”是怎么来的呢?清代学者周广业认为,也是因为避讳。秦始皇名“正”,《秦纪》为避讳,以“政”代替“正”。司马迁作《秦始皇本纪》时引用《秦纪》,于是就沿用了下来。而实际上,秦始皇的本名是“正”,不是“政”。

上一个: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下一个: 阿房宫读音的变迁:历史、文化与语言的交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