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几个比较出名的儿子,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和李恪。他们之间其实也发生过类似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其中李治是最后赢家,而其他三位则命运悲惨。后世人们常常提到上述四人,大家普遍认为,李恪可能是最优秀的一个皇子了,而且李世民也曾经想过让他当太子,为什么最后还是李治稳稳地做了太子继而登基为帝呢?
其实李治最终成为太子,主要还是他的两个哥哥自己作死;要不然李治也没机会能成为太子。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按照古代传嫡长子的传统,李承乾自然占尽了优势,早早就被立为太子。而且,李承乾仁孝,十分孝敬李世民的;他的才干是介于李泰和李恪之间,文没有李泰有才,武不如李恪,但是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所以早期李世民也是十分看好李承乾的。不过李承乾因为骑马摔下摔断了腿成了瘸子,可能这个原因影响到了李世民对他的宠爱。
到了后来,李世民开始偏爱魏王李泰。李泰是李承乾同胞弟弟,史书记载说李泰是个文学爱好者,李世民给他专门造了个文学馆,让他当“文学馆馆长”。而李泰也特别会讨李世民欢心,所以李世民对他的宠爱也达到了“宠冠诸王”的程度,比如对李泰封赏最厚远超其他皇子,还让李泰住进了武德殿,武德殿靠近太子居住的东宫。总之,是把李泰和太子李承乾同等对待了。
这样,太子李承乾就慌了,以为太子之位会随时被李泰夺走,所以就联合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等人,准备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来个逼宫政变,结果事情败露,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因为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孩子,李世民最爱长孙皇后,爱屋及乌,所以不忍心杀掉李承乾。于是,李世民只把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黔州,保全了李承乾的性命。
李泰在李承乾被废后,开始恃宠而娇,在李世民面前发誓说如果自己当上太子,会在百年之后杀掉儿子让位给弟弟李治。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真信了,后来准备立李泰为太子,召来褚遂良询问是否可行,褚遂良戳穿了李泰的谎言,说李泰这么说不合常理,认为李泰做太子日后继位会残杀其他兄弟。李世民冷静过后,也觉得有道理。就这样,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失去了被立太子的机会。最终李治得了渔翁之利。
当时因为李治年纪还小,被长孙无忌等人认为生性懦弱,好把控操纵。殊不知李治也并非李世民等人以为的懦弱,从他在李世民生前就敢和庶母武媚娘私通,敢把庶母娶回家立为皇后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来,李治相当的有魄力有胆识。
后来,李世民自己又觉得李治真的太弱,担心他驾驭不了朝臣;所以有了打算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不过在史书上只是一句话带过,说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被长孙无忌固谏乃止。其实,李世民不过是和长孙无忌发发牢骚罢了,看《贞观长歌》李世民对李恪说之所以给他起名叫李恪就是要他“恪尽本分”,可以知道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即便有这个想法,他也不可能和长孙无忌商量的,毕竟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肯定不同意。所以,史书上这么记载,可能只表明李世民只是想把李恪当成靶子提出来,转移其他皇子的注意力,保护李治。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这样做害了李恪:李恪在“房遗爱造反案”中莫名其妙被牵连,遭受无妄之灾,十分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