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深远的政治谋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樗里疾便是不可忽视的一位。然而,这位秦国重臣的一生,却因张仪的构陷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张仪之残樗里疾:一场权臣间的较量
“张仪之残樗里疾”这一说法出自《战国策》,其中“残”字在此处意为加害于、陷害。张仪,作为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以其巧舌如簧、擅长外交著称。而樗里疾,则是秦国的重臣,不仅出身于秦国宗室,更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为秦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两位权臣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张仪一直视樗里疾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张仪利用樗里疾与秦武王之间因血脉关系而存在的嫌隙,精心策划了一场构陷。他先是假装尊重樗里疾,提高其地位,并派其出使楚国。同时,他又暗中向楚王进言,举荐樗里疾为秦国的相国。这一举动看似是对樗里疾的抬举,实则暗藏玄机。当樗里疾身在楚国时,张仪趁机在秦武王耳边进献谗言,称樗里疾有背叛秦国的意图。秦武王听后大怒,认为樗里疾欠楚国人情,日后必会念旧恩而背叛秦国。于是,樗里疾在秦国的声望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从楚国逃回秦国,但已失去了秦武王的信任。
二、秦国重臣樗里疾的逝世
尽管张仪的构陷让樗里疾陷入了困境,但这位秦国重臣并未因此消沉。在秦武王去世后,秦昭襄王继位,樗里疾再次得到了重用。他继续以其卓越的才能为秦国服务,为秦国的强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岁月不饶人,樗里疾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在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疾因病去世,享年不详。他的一生,既辉煌又坎坷,既为秦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又遭受了张仪的构陷和秦武王的猜忌。但无论如何,他都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臣。
在樗里疾临终前,他留下了一个预言:“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这个预言在后来得到了应验。西汉建立时,新建的长乐宫和未央宫分别位于樗里疾坟墓的东边和西边,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这一预言的成真,使得樗里疾在后世被奉为相地术的正宗,尊之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