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三国时期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

作者:Marshall2022-06-16      来源:爱上历史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这当然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功劳,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东吴“四大都督”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在三国后期,蜀汉有三位大将镇守边境,被称为“平安三侯”,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据《三国志》中记载:“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聚力于防守,邓芝镇守东边,马忠镇守南边,王平镇守北边,保卫蜀汉边境十多年的平安,他们也因功封侯,所以这位将军,被后人称之为“平安三侯”。

蜀汉在边境等核心地带分别设置了四大都督: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这四个都督,几乎撑起蜀汉的整个国防,其中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永安是蜀汉东大门,江州都督顾名思义驻军在江州,而江州正是蜀汉内部水路交通的枢纽,庲降都督则主要负责镇守南中地区。

王平镇汉中

王平,字子均,他本是曹魏将领,汉中之战时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与马谡一同驻守街亭,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被魏将张郃打败,士卒离散。只有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

之后王平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随诸葛亮多次北伐。 诸葛亮死后,魏延也死了,所以吴懿被派往镇守汉中。吴懿死后,王平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王平最瞩目的战绩,就是靠三万人抵挡住了曹爽十万大军。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有人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

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分遣部队占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

邓芝督江州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早年曾有人预言邓芝能位至大将,刘备入蜀后,邓芝被任命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吴大帝孙权所赏识。

建兴六年(228年),丞相诸葛亮策划北伐,命邓芝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国曹真军主力。建兴十二年(234年),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江州是防守东吴的前沿阵地,此后邓芝一直坐镇江州十余年时间。

邓芝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他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从未经营过私产,妻儿甚至还有忍饥挨饿之时,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延熙六年(243年),迁车骑将军,后授假节。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病逝。

马忠守南中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

建兴十一年(233年)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夷族首领刘胄于是作乱造反,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统军平叛。马忠不负使命,击杀刘胄,平定叛乱。朝廷加封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并封为博阳亭侯。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历封博阳亭侯、彭乡侯。

南中一带,是蜀国的大后方,诸葛亮当年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可见南中的重要性。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去世,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十多年期间,他稳定秩序、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

王平、邓芝、马忠是蜀汉后期极为优秀的人才,他们各自镇守一方边境,力保蜀汉十几年的太平。可惜他们都在公元250年前后去世,如果他们在世,或许能延缓蜀国灭亡的时间。

平安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朱瞻基死亡之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