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到底有多少兵力?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长达七年零两个月,在这七年多时间里,大唐换了三个皇帝,从唐玄宗李隆基到唐肃宗李亨再到唐代宗李豫;而叛军首领换了四个,从安禄山到安庆绪再到史思明最后是史朝义。
可以说内乱让叛军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最后败给了大唐,但即便最终史朝义兵败自杀,这场叛乱也没有真正落下帷幕,而仅仅是不再起兵反唐了。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下来。当时投降的将领全部被大唐许以原职,这既是仆固怀恩为大唐挖的陷阱,也是大唐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安史之乱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大唐帝国的盛世繁华轰然倒塌,帝国的威严和统摄力统统不复从前,藩镇割据成为强大的地区势力,越来越脱离唐王朝的控制。经济遭到破坏,人们流离失所。
而这场叛乱的制造者就是安禄山,一个重达330斤的胖子,他曾在唐玄宗面前如小丑般忠诚和老实,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更是成为杨贵妃的养子,在李林甫的提携下,安禄山迅速成为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又在后来求得河东节度使,一人统摄三镇,成为王忠嗣之后最强悍的存在,当年王忠嗣曾统摄四镇,虽是唐玄宗的养子,却得不到唐玄宗的信任,最终被诬陷后暴卒。
之后就是安禄山统兵最多。平卢、范阳、河东加起来有183900人,而当时十个节度使加起来总统兵495000人。安禄山一个人统兵占了三分之一还多,而十个节度使总兵力约占全国兵力的85%,这样一算,安禄山自己统兵占了大唐帝国的近三分之一。当然安禄山对于河东地区的兵力统摄力相对小些。
但在755年,安禄山起兵的时候,还是凑够了15万,包括平卢和范阳的全部兵力再加河东的部分兵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部族的兵力,凑够了15万人马,号称20万,以范阳为根据地起兵造反,名目就是安禄山矫诏奉朝廷之命讨伐杨国忠。
很快,全国就陷入战乱之中,在长安即将陷落之际,唐玄宗“御驾亲征”灰溜溜的往南边跑了,在马嵬驿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然后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为帝。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而安庆绪将父亲安禄山杀死,自己做了皇帝,只是安庆绪和史思明之间不合,后来在安庆绪求助于史思明的相州之战后,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全面接管了叛军,称帝。
而在761年,史朝义又把父亲史思明杀死,称帝。这时候的叛军已经再不复从前有统一的指挥,史朝义对叛军并没有约束力。在对唐军的作战中几乎节节败退。762年十月,唐代宗命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率各路节度使攻打洛阳。史朝义率十万精兵增援洛阳,但被仆固怀恩打败,史朝义损失很大,被斩首六万,被俘虏两万。之后,史朝义带着数百轻骑往东逃窜,而仆固怀恩带领朔方军继续追击史朝义。史朝义组织的数次反攻均告失败。
史朝义的部下纷纷降唐,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史朝义在林中自缢身亡。安史之乱就此结束。
当时的仆固怀恩已经与朝廷产生了矛盾,他有了异心,遂对降唐的叛军节度使们并没有赶尽杀绝,相反的,他奏请朝廷让他们官复原职,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薛仁贵孙子)为相卫节度使,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朝廷为了安抚民心以及快点结束战乱,遂答应了仆固怀恩的请求,自此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河朔旧部依旧奉安禄山和史思明为圣人,田承嗣还为安、史四人立祠,号为“圣人”。而在九世纪的唐穆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影响力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