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代藩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之后,唐代对藩镇的控制力为何越来越弱?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李纯崩于大明宫。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史书多认为其被宦官所弑。而唐宪宗的离世,所昭示着的则是“元和中兴”的戛然而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历史进入了一段更为黑暗的时期。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便能够发现,唐宪宗之后的唐代,实际上彻底陷入了泥沼之中。
之所以说唐宪宗后的唐代陷入泥沼,主要在于,唐宪宗后的唐代,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呈现出了明显弱化的情况。这是因为,唐宪宗离世之后穆宗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河朔复叛”到了唐武宗、宣宗时期,地方藩镇叛乱的情况则更为严重了起来。而懿宗、僖宗时期,自然不必多说,唐代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已经弱化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僖宗一朝,藩镇不臣的情况业已成为了惯例。那么,唐宪宗之后的唐代,对藩镇的控制力为何愈发弱化?
首先,唐宪宗之后的唐代,所以会出现对藩镇控制力弱化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于唐代政策上的变化。自唐宪宗离世之后,唐代内部对于藩镇的态度则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方认为应对藩镇采取弹压的态度,反之,另一方则主张默认藩镇割据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和“牛李党争”有很大关系,党争之中的“牛党”对藩镇亦主张默认割据,“李党”则力主弹压不臣藩镇。正是在以上情况影响下,使得唐代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没有形成持续性的国策。
而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印证了此点,“牛党”在朝期间,朝廷对藩镇之乱多采取观望的姿态,如对于发生在文宗一朝的卢龙军乱,牛僧孺便力主文宗以观望应对。史载,牛僧孺规劝文宗“范阳自安、史以来,非国所有……不必计其逆顺。”而到了武宗昭义镇叛乱时,李德裕则劝武宗平乱,其指出“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如此可见,唐代内部自宪宗离世之后,在如何应对藩镇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这样的分歧使得唐代缺乏持续性的国策,这自然就导致了唐代对地方控制力的弱化。
其次,唐宪宗离世之后唐代地方控制力弱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便是宦官。在宪宗时期宦官势力迅速膨胀,这期间宦官以两枢密使、神策两中尉的方式,完全确立宦官在朝中的地位,所以,两枢密使以及神策军两中尉,当时亦被称为“四贵”这对于唐代皇帝的权力来讲,造成了极大的掣肘。
以至于宪宗离世之后的皇帝,近乎全部都由宦官所拥立。这样的情况下,便使唐代陷入两个困局之中,先是皇权弱化使皇帝无力管控地方藩镇,再者便是宦官同朝臣之间的斗争也开始愈演愈烈,而这则导致唐代无限顾及地方藩镇。
总之,唐代中晚期的唐代历史,所展现出的是诡异景象。尤其是在唐宪宗离世之后,唐代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呈现出了明显弱化的趋势。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朝堂之上局势的错综复杂,使得唐代内部陷入了党争、南衙北司之争、皇帝与宦官博弈的困局之中,而这则导致唐代无暇顾及地方藩镇,这就为日后唐代藩镇体系的瓦解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