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可以说在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了,而且秦灭六国的时候,第一个灭掉的也就是韩国,但即便韩国如此弱小,却也还是能够独自抵挡来自秦国的长达二十年的进攻,不得不说韩国虽然很弱,却也不至于弱到太小的地步。那韩国究竟是怎么抵抗秦国二十年的时间的,韩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韩国为何弱小
其实,韩国之所以声名不显,除了它位于秦、魏、楚、齐这4个强国的包围圈之外,还有就是它的领土太过于狭小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韩国四周的邻居,就没有一个是它能惹得起的,因此韩国也根本没有机会拓展领土,只能龟缩在这4个国家中间。
还有就是,韩国因为实力弱小,又恰逢四国的中心点,所以经常有国家打战的时候,就会顺带捎上他,像什么魏挟韩攻秦,秦挟韩攻楚等等。而在这一来二去之下,韩国原本就不强盛的国力,在这一次次的消耗中,就变得更加衰败了。因此,韩国在当时更像是其它六国,争夺天下的资本和缓冲之地。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当初秦王扫六合的时候,硬是阻挡了秦国长达20年的进攻步伐,让人非常诧异。那么,实力孱弱的韩国,到底是凭什么能阻挡秦国20年之久呢?
2、韩国能保存自己的原因
韩国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处境,为了不在收到其它邻居的欺负,他很早的时候就致力于发展军备了。因此,韩国当时的冶炼技术,是当时7国之中,最为先进的,而且韩国非常擅长制造弓弩,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美誉。此外,韩国制造出来的宝剑,也十分得锋利,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属于当时最先进的宝剑。而拥有如此“大杀器”的韩国,就连杀神白起都很忌惮,不敢与其正面交锋。
韩国的发展离不开申不害、韩非子等人的变法。在他们的主张之下,韩国很快就到达了最强盛的时期,对内政治朝纲,让政局趋于稳定,老百姓丰衣足食;而对外,结交诸侯,给自己争取同盟,尽量做到和周围国家交好的状态。
就是信陵君的合纵连横之术。在秦昭襄王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时,韩国面临了巨大的威胁,很有可能就导致灭国。而这个时候上党太守,将自己的郡县送给赵国,挑起了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而其中发生的长达2年的长平之战,虽然秦国获胜了,但是却元气大伤。最后信陵君联合了5国的联军,对秦国的函谷关发起进攻,因此秦国的实力又被大大削弱。
而信陵君的这一举措,重创了秦国进攻的步伐,硬是将秦王扫六合的时间,往后推延了整整20年。而这也是韩国作为7国中实力最弱小的国家,所存在的最大意义了。因此,韩国之所以能抵挡秦国的进攻步伐,长达20年之久,除了自身的军备优势之外,更多的还是有韩非子、信陵君这样的人才存在。
3、韩国为何能独自抗秦二十年
韩国很弱小,战国七雄中,韩国永远是最弱的一个国家。但即使是韩国这样的弱国,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韩国的弩箭很强,坚不可摧,力大无穷,对敌人的打击是致命的,韩国之所以能够自保,强弓劲弩占了一半功劳,在于强秦对决的过程中,强弓劲弩发挥的作用是无穷的。
韩国处事圆滑,在七国之中最擅合作。
韩国对抗秦国那几年,前几年韩国知道了秦国要攻打自己,韩国国君连忙就敢去求饶,因为当时秦国刚刚经历了邯郸之战,国力强盛不再,而且他们战斗的重心一直放在赵国身上,韩国得以逃过一劫。
战国时期,最有能力跟秦国掰腕子的就是赵国了,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大败,但也让秦国元气大伤,再加上邯郸保卫战,战国更是将秦国的国力大大削弱,于是秦国即使想要进军,实力也是略显不足的。
韩国参加过两次对秦的联合作战,一次是邯郸保卫战,另一次将秦军打到了函谷关下,因为联军内部矛盾突出,导致了联军大败。但这也足以令强秦存进不得。
在内外的共同努力下,韩国得以延续下来。秦国内部在那几年里,不仅元气大伤,还经历了权力的更秩,这才是让韩国得以苟延残喘的根本原因。始皇登基,不仅仅意味着秦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更意味着,韩国的末日到了。
强秦有猛将王翦,指挥能力超群,率众直接击溃了赵国,没有了赵国的牵制,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又靠什么跟秦国对抗呢?只能去向秦国求和,韩国派出韩非子,妄想秦国饶他一命,谈判结果很顺利,韩国付出了一半的土地,换来了暂时的苟延残喘。
秦国怎么可能容忍韩国挡在自己向东方进军的道路上呢?于是,在看似抵抗了二十年后,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也惨遭灭国。韩国是晋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本身地理位置就差,还跟强秦紧邻,这一切早已注定了韩国的结果,韩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