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即苏东坡,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也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已经被贬黄州三年的苏轼,某个晚上与朋友一起泛舟湖上,赏月饮酒,回到居所后乘兴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没想到这首词很快传到了知州徐君猷耳朵里,徐君猷以为苏东坡“畏罪潜逃”,马上带着人风风火火地赶到临皋亭,结果发现对方还在睡大觉。
后来,这个笑话出了名,被人写进了与苏轼相关的各种野史、话本当中。苏轼当时写的这首词,就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北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白话翻译:
夜晚去饮酒,醉了醒,醒了又醉,等到归家之时,已经过了三更天。门房里传来书童熟睡的鼾声,怎么敲门,他都不理我,于是我步行到长江边上,去听滔滔东流的水声。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人生,并不属于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呢?此时残夜将尽,水面无波,真想乘一艘小船从这个地方消失,去大江大海里度过余生。
苏轼还未出川之时,就已经与佛道结缘了。他十九岁赴京应试,途经黾池的时候写下了《和子由黾池怀旧》,从中已经能看出他的“少年老成”了。
自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投入大牢,差一点丢掉性命,从此以后,他的避世念头就更重了。
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春,苏轼和儿子先行到达黄州。在按照惯例向当地的知府“报到”以后,父子二人就搬到了当地的定惠寺里居住。
因为犯了事,亲戚朋友为了避嫌,也不和苏轼通书信了。他自己也“羞于见人”,于是除了吃饭,或者去城南的安国寺洗澡,别的时间他都是昼伏夜出。
也就是说,苏轼往往都是白天关起门来睡大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独自一人跑出去散步、赏月。这样的枯燥的生活维持到了当年夏天,弟弟苏辙把他的家眷全部送到黄州为止。
在苏轼的妻儿来到黄州之前,他曾经给好友曾章惇写信坦承自己当时遇到的困难。他在信中说,黄州当地的“鱼稻薪炭颇贱”,很适合穷人生活,但是这也只足够他一个人吃饭而已。
苏轼从前在朝中当官的时候,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外加上一份生活物资补贴。获罪被贬到黄州之后,薪水就停发了,全靠补贴过活。
再加上苏轼从前很爱享受,从来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所以他并没有多少积蓄。他估算着如果妻子、儿女全都搬过来以后,他的存款也就只够一家人吃一年了。
因为这个原因,苏轼后来才会跑到黄州东南的山上去开垦荒地,过上自耕自食的日子。当时他居处的房子,是旧友向上级求来的。
苏轼开垦的那一块荒地,也是昔日的老部下送给他的。妻儿没到黄州之前,他经常到处去参观寺庙和别人家的园林。
另外,苏轼还经常到江边捡石子“打水漂”,或者与渔夫打成一片,或者在街上缠着不相识的人讲“鬼故事”。但是妻儿来到黄州后,苏轼就得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为吃饭发愁了。
总的来说,在黄州生活的那几年里,苏轼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感觉到心头很压抑,过得并不快乐。心情不好,想借酒消愁的时候都害怕喝醉了“说胡话”,被人抓住把柄。
本来缺钱贴补家用,城中的文人邀请苏轼去题字赚点“润笔费”,他都不敢。他就怕自己前脚写下什么,后脚就被人拿去“作注”,再罗织一个罪名。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的那一个晚上,苏轼刚好和朋友一起泛舟江上,大家开开心心地饮酒作乐,想必还谈了不少关于人生的感悟。
因为谈话非常投机,舍不得回家。所以酒醉了又被江风吹醒,醒过来又继续喝。看着江上的明月,再想到现实人生,苏轼乘着酒兴,难免会想起前代诗人的名句。
譬如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譬如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总之,前辈诗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和“扁舟”干上了。想要忘记、抛却人间的烦忧,坐着小舟,去江海上自由航行。
于是苏轼受到启发,写下了“小舟从此近,江海寄余生”,但他也只是想想罢了。因为李白和李商隐说要乘“扁舟”去“江湖”,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们从来没有抛妻弃子,离家出走过。
苏轼同样也只是嘴上说说,他一生与佛道有缘,喜欢与寺院的僧人往来;他也炼过金丹,打过坐,但是从来没有一次真的出家当和尚。
本来苏轼这首词只是随性一写,写完了往桌子上一扔,然后就去睡大觉了。可是没想到他还没睡醒,知州徐君猷就杀到了他的家里,来看他有没有逃跑!
夜半三更,苏轼在自己的居所里写了一首词,知州在官邸里面居然能马上知晓。可见当时苏轼的家里,必定潜藏着知州的“眼线”。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知,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一直受到官府的监视,颇不自由。在这种监视之下生活,对于一个性格外向,好交朋友的人来说,真的是太难受了。
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子考虑,我想苏轼大概真的想一逃了之了吧。
结语
“长恨此生非所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句词表达了苏东坡对现实生活中争名逐利的厌倦,以及对自身陷入这种生活的困境而无法自拔的无奈。
因为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他还得为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们活着。
一个人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而一个家庭又是属于一个社会的。所以人一生下来,身上就承担了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佛家总是想着发动信徒,摆脱家庭、社会加诸于个人身上的责任,去追求自己梦中的极乐世界。
但是一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却很难放弃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毕竟六道轮回,天堂地狱这种东西,从来没有活人见过。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经过“乌台诗案”之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置于官府的监视之下,想喝酒都不敢喝得太醉,但是他的内心世界还是一如从前。
后来苏轼游览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首词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年的他和青年时代一样,仍在满怀豪情地歌颂三国时代那位,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