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和琳:清朝名将,大学士和珅之弟

作者:Marshall2025-11-24      来源:爱上历史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和琳虽常因兄长和珅的权势而被提及,但他自身实为一位骁勇善战、功绩卓著的名将。作为大学士和珅的亲弟弟,和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年经历:坎坷中成长,兄弟情深

和琳,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出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的童年并不幸福,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常保又在福建战死沙场,年幼的和琳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生活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兄弟二人感情深厚,相互扶持。和珅深知弟弟的潜力,从小便为他规划了习武之路,自己则专注学文,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立志有朝一日能在朝廷上出将入相。

在官学读书期间,和琳虽不擅文辞,但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对武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勤奋练习,武艺日益精进,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和珅则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誉,为日后的仕途发展铺平了道路。

仕途起步:初入官场,崭露头角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琳以文生员补吏部笔帖式,正式踏入仕途。在哥哥和珅的帮助下,和琳的仕途起初颇为顺利。他历任工部郎中、杭州织造等职,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在处理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时,和琳展现出了他的机智和圆滑。他深知乾隆皇帝想包庇小舅子盛住,但又不能做得太过火,于是与军机大臣阿桂一同前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阿桂办事过于认真,触怒了乾隆,而和琳则办事妥贴,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被升迁为湖广道御史。

此后,和琳又历任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职,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他行事节俭,不贪不占,与哥哥和珅的贪腐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他还与军机大臣福康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日后的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骁勇善战,屡建奇功

和琳的军事生涯始于廓尔喀侵扰后藏的战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尔喀王国悍然兴兵侵略我国的西藏。乾隆皇帝命将军福康安带兵前往御敌,并让和琳督办前藏以东台站乌拉等事,同时负责供应征讨大军的粮草。在这场战争中,和琳与福康安配合默契,共同取得了胜利。他上疏陈贼酋拉特纳巴都尔悔罪状,朝廷下诏令福康安受降,并偕和琳共同妥筹措善后事宜。战争结束后,和琳因功被擢升为工部尚书,并深得福康安的信任。

乾隆六十年(1795年),贵州、湖南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苗民起义。乾隆皇帝命云贵总督福康安前往征讨,并让和琳驰赴酉阳堵击。和琳闻警即驰,不顾风尘仆仆,立即投入战场。他督领参将张志林、都司马瑜击走贼匪,收复败贼晏农,进攻炮木山黄陂,通道松桃,受赏双眼花翎。在战场上,和琳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他多次击溃起义军,还重视军事防御,加强边境的巡逻,防止外敌的侵扰。

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病逝,和琳代为主帅。他不顾疲惫,连克数寨,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然而,由于连续作战一年多,他身体多处负伤,治疗不及时,又感染瘴气,最终一病不起。同年八月,和琳在军中逝世,年仅42岁。

身后殊荣与悲剧结局

和琳的逝世让乾隆皇帝深感痛惜。他晋赠和琳为一等公爵,准许后代世袭,谥号“忠壮”,赐祭葬,命配享太庙,祀昭忠、贤良等祠,并批准为和琳建立专祠。这些殊荣是对和琳一生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忠诚和勇敢的褒奖。

然而,好景不长。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帝立即下令逮捕和珅查抄其家产,定其二十条大罪,赐其自尽。作为和珅的弟弟,和琳也受到了牵连。嘉庆帝斥责和琳牵制福康安、打仗无功,命令撤出太庙,毁去其专祠,夺其子丰绅宜绵公爵之位,改袭三等轻车都尉。和琳的一生功绩,就这样因兄长的贪腐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历史评价:功过自有人评说

和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为清朝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行事节俭,不贪不占,与哥哥和珅的贪腐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因兄长的牵连,他的身后殊荣被剥夺,家族也遭受了打击。

尽管如此,和琳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品质仍然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将,他的功绩和忠诚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赞:“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和琳与和珅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共同书写了清朝历史上的传奇篇章。

和珅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康熙大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传奇一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