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民族英雄,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第四子。
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他早年随父于枣阳抗金,在孟宗政死后接管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绍定六年(1233年),击败入侵的金国恒山公武仙所部。端平元年(1234年),参与蔡州之战,联合蒙古灭亡金国。
宋蒙战争爆发后,统领南宋川蜀、京湖两大战场,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晚年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年五十二。后特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孟珙虽为武将,但注重文教事业,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书院、南阳书院。又精研《易经》,颇通佛学。著有《警心易赞》《无庵法语》等,今已佚失。《全宋诗》《全宋文》辑录有其诗文。
生平
孟珙1195年出生,枣阳人。孟家世代为将,他的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的部将,因为随军到随州,所以在随州定居。孟珙从小就被孟宗政带在军中,因此他不仅武功高强,对战场形势也洞若观火。
孟珙从最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从少年时期开始就跟着父亲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英雄出少年,少年的孟珙便已是智勇双全,骑马射箭对他来说更是不在话下。金军来犯的时候,孟珙的父亲便是采用了孟珙的计策从而令金军节节败退。
金国被攻下之后,蒙古人又大举犯境,孟珙又一次担起重任全力抵挡。也正是因为孟珙的存在,蒙古才一直无法突破边境。孟珙为了国家的政权不被剥夺,让人民避免遭受蒙古军的肆虐,他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建立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中,因此更享有“机动防御大师”之称。
淳祐六年,蒙古河南行省范用吉背叛了蒙古人,暗中向孟珙请求投降。孟珙虽然上书请求朝廷批准却遭到拒绝。孟珙感叹志向从此无法再得到伸展于是自行请求退休。孟珙本来就身患重病,如此一来更是从此一病不起,后于九月初三晚于江陵抱憾去世。享龄52岁。
这一点在孟珙简介中被突出强调。孟珙去世之后,消息传回杭州,宋理宗十分惋惜且下令停止临朝听政一日以此表示哀悼。应荆襄父老的请求,为孟珙立庙并题名“威爱”。孟珙简介至此拉上了帷幕。
孟珙的成就
孟珙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奇迹。在其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很多功绩都是让人啧啧称赞。他为南宋王朝抒写了最后的一丝辉煌。
孟珙的成就之一,就是藩篱三层理论。公元前1241年,孟珙正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他奏请朝廷,希望能设立三层防线。第一道防线设立在涪州、万州;第二层设立在鼎州、澧州。第三层设立在湖南以及广西一带。这个建议受到了宋理宗的全面支持。
为了帮助孟珙,宋理宗还撤销了四川宣抚司便于孟珙管理。孟珙提出这个“藩篱三层”战略具有眼光。他认为如果在四川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无论增加多少兵力,也是无济于事。后来的历史证明,孟珙是对的。
孟珙的成就之二,就是创办书院。虽然孟珙身为武将,但是他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孟珙还亲自筹建了公安和南阳两个书院,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见识的学子。
不仅如此,孟珙还慧眼识英,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启用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孟珙去世之后,都成为了南宋各个战场的顶梁柱。例如王坚、刘整、李庭芝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权臣贾似道也是孟珙所推荐。虽然后人对贾似道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但足可以看到孟珙的眼光独到。
孟珙的成就之三,就是帮助蒙古灭金。这是南宋王朝在末年时期最值得赞颂的事情。金朝灭了北宋,成为了宋耻辱的历史。孟珙在蒙古军队的协助下,一鼓作气,将上百年来所背负的耻辱,统统洗刷干净,最终报了一百多年前的灭国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