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科举到底有多难考

作者:Marshall2022-06-23      来源:爱上历史

古代科举有多难?解缙、杨慎、徐渭,公认的大明朝三大才子,然而徐渭却只是秀才学历,他考了8次举人不中!再想下那些一路过关斩将的学霸,我们常叹古人那么博学有才,这毫不夸张。

首先考试内容:明清科举考试主考八股文,出题四书五经。文章风格、布局、字数都有规定。考科举,从四岁就要背书学习,从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由简到难,滚瓜烂熟。当然,这远没结束,还有一大硬件:写诗。不会写诗,做秀才都不够格,还考进士!

还有,八股文写的天下第一,也不见得你真行!因为到了殿试,还要考策论和史学:要博古通今,有灵心、慧眼和辨思,书呆子就不行了。最后完美过关杀入殿试,成功了。但是,大才子龚自珍“楷法(字)不中程,不列优等,不得入翰林”。所以老龚说“他劝天公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史载,朱元璋欲点解缙为状元,但解缙人矮,性不羁,名不吉:“解”谐音“泄”、“谢”;名“缙”为官;字“大绅”为绅士。解缙最终状元变二甲第四。

科举考试录取率极低(以明朝为例)

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衰于清,以明清最为完善,我们就以明为例。秀才录取名额:一个大县约30~40人;小县10人左右。姑且按一个县平均录取25名秀才。举人录取名额:整个明朝录取的举人共11万左右。11万÷276年=398、5人。全国一年才录取398个举人,当然最可怜的是那个半个人的。进士录取名额:数据显示明朝进士共约24600人,均分到每年,大概全国录取进士90人!明朝人口约1、5~2亿,大家感受下,这个科举晋级难度,估计下自己在古代是状元或探花。

秀才到进士的巅峰逆袭之路

古代科举考试晋级之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共四级。

1、院试:即考取秀才资格。登科前叫“童生”、“孺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其实老百姓眼里,秀才是很有才分的,很光彩的。

官职前途:秀才,是最低等级功名,并无入仕资格,当不上官。但秀才再低也是功名,享有见官不跪、免除徭役、罪不上刑等特权。秀才有些实惠好处:当地办个学堂,当个老师;在县衙谋个文秘等差事;或就近县府学校再学习,再往上考。

2、乡试:即考取举人资格。三年一考,考生为秀才,考中后是举人,第一名举人称解元。考期八月,故又称“秋闱”。习惯上俗称举人为“老爷”,雅称孝廉。举人基本就卡住了,再升:天才+运气。

官职前途:于普通人家,举人足以光宗耀祖,十里八乡都会知道,社会地位挺高。举人可出仕为官,大概九品、八品小官。举人是地方上层阶级,名下土地不用交税,乡绅、土豪、县衙都会很给面子,县太爷也常请当地举人前去议事。

3、会试:即考取贡士资格。考点为所在首都礼部官衙,考生为举人,登科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所有贡士都是准进士。考期在乡试后次年春,故称“春闱”。

官职前途:贡士属于被中央政府录取的学生,但是,目前只是取得了殿试资格,所以这不代表贡士就可以进中央当官。

4、殿试:即考取进士资格。殿试就牛了,中央在向你招手了,皇帝亲自主持,登科了就叫进士。殿试分三甲,一甲仅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所谓若干,不定,百名上下,但以上都是进士(只排名,不刷员)。如解缙、纪昀纳兰性德,均二甲第四,即全国第七。

官职前途:进士已经封顶,都够格做京官,都是处级干部了。当然,也有些桎梏和潜规则,尤其三鼎甲,必是才学+才情+人品+相貌皆出众,否则梦都不用做。但无论如何,对他们来说,机会有了,人生巅峰有多高,就看各自本事了。

古代科举制度有多难,多折磨人,可见一斑!太多人终生都考不了一个秀才!蒲松龄71岁才中贡生;祝枝山19岁就中秀才,考7次不中进士;大明三大才子中的徐渭终生未中举……

当然,再变态的科考,总有变态的考生。大明三大才子中的另外两位:解缙和杨慎,都是19岁中进士;苏轼20岁中进士;柳宗元21岁中进士……

什么概念?就问你19岁能刷到清华博士后吧?进士比这难多了!三年一考,很多不定因素,还有书法、品性、身高、相貌等形式,一样不出众,注定进不了一甲。弱冠之年便从小虾米刷到了顶级,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解缙 徐渭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朱元璋杀蓝玉是什么理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