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施琅长子是谁

作者:Marshall2022-06-27      来源:爱上历史

施世泽(1655—1680年),初名施世鬃,后改名世泽,汉族,福建晋江人。施琅长子,过继给其亡兄施肇科为嗣,“候授部郎”。

施世泽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系施琅长子。施琅被征入京时,施世泽随家眷入京,侍于施琅身边。康熙十年(1671年),施世泽奉父命返回福建完婚,并留在故乡经营产业,同时接济施琅在京的各种开销。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军攻占泉州,施世泽未能及时逃脱,被郑军挟持。郑经闻听施琅之子被俘,立时喜出望外,下令授予其女宿镇之职。施世泽惟恐连累到施琅和在京的家人,坚辞不从。

郑氏集团向来视施琅为心腹大患,早在康熙五年(1666年),郑经集团中的核心人物洪旭就告诫郑经:施琅“素抱韬略,心怀怨恨,水务地方谙熟,必能自请东征。当勤训练操演,一旦有警,便可御敌。”洪旭死后,郑经把他的话作为金玉良言,铭记于心。

于是,阻止施琅出任清军将领并率兵攻台,成为他的最大问题。施世泽被获,当然是如获至宝,若施世泽任郑将,则施琅必将受清廷疑,也就难于获率兵征台了。

但是,如果若杀了施世泽,则更增加了施琅之仇,也会让施琅因此获得清廷信任,有机会出任水师提督。事实证明,郑经的反间计收到了很好效果,姚启圣多次举荐施琅而不成,就源于此。

施世泽乘清军剿郑之机逃离,差人赶赴清军密报郑军情形,并回乡召集施氏族人千余名,夜袭同安城,杀郑将郭左镇。之后,郑军围困同安,他率部坚守数月,直到清军前来救援方才脱困。康亲王杰书对施世泽的行为大为赞赏,擢升其为副将。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施世泽率部随福建提督段应举赴援漳州,为刘国轩所败,遂退守海澄。段应举不听施世泽之谏,未能在刘国轩重重围困海澄之前及时撤出孤城。六月,海澄城破,施世泽再次为郑军俘。在清、郑军事冲突中,双方将士降来复去时有发生,施世泽身陷绝境,不得已而降郑。

郑经任施世泽一闲职,为的就是把施琅“拴”在京城。历史原因造成当年随郑军抗清队伍中有许多施氏族人。施世泽遂秘密联合很得郑经信任的亢宿镇施明良,暗地写信与姚启圣,表明欲归顺清廷之衷。

姚启圣即令同安总兵王英遣人前往联系,王英遂遣随征都司施应元秘密潜入厦门,与施世泽等人联络,不久即返回报告:施明良等人欲谋擒郑经以报清廷,并求请旗号,以便约期举事。不久,施应元又密往厦门约定举事日期,订于清军攻厦、郑军迎战之日。

当时,厦门后方空虚,施世泽、施明良可趁乱活擒郑经。姚启圣遂告知当时驻守福建的宁海将军喇哈达,让其派兵接应。喇哈达随即派人与施世泽、施明良等人联系,商讨举事之机宜。不料,施应元频繁地来往于厦门,引起了刘国轩怀疑,事关重大,刘国轩遂向郑经发出警告。

郑经为防万一,令施明良、施世泽等,立即迁往台湾。施明良等只得将兵卒、家眷迁往船上,打算去台湾途中,另谋他策。可施明良手下之书办吕运等人,不愿迁往台湾,遂向郑经告发施明良、施世泽的密谋。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二十三日,郑经派兵至船上,将施明良及施世泽等逮捕、立即斩首,两家眷属七十二人,全部沉溺于海中。

顺治 施琅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施世纶和施琅是什么关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