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明代常遇春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第一猛将常遇春,40岁却突然暴毙,常遇春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二十岁时的常遇春带着张无忌去找他的师伯,蝶谷医仙胡青牛治疗玄冥神掌造成的寒毒。蝶谷医仙胡青牛却因张无忌不是明教中人而见死不救。
常遇春提议一命换一命,把胡青牛给自己治病的机会让给了张无忌。幼年张无忌报恩心切,乱翻胡青牛所藏的医书,下虎狼药救活了常遇春。结果胡青牛判断,因为张无忌乱用药,常遇春最多活到四十岁就会暴毙。
当然,这纯属金庸先生对历史的演义。并且,在接下来的情节中,金庸先生也尊重真实历史的发展,并没有让学了胡青牛真本领,“内功”深厚的明教教主张无忌有机会让常遇春在小说里继续活下去。
历史上的常遇春,确实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将。明史记载邵荣,徐达,常遇春是当时朱元璋手下将帅“最著”者。军中人称“常十万”,这个绰号的由来,是常遇春自称领兵十万就能够纵横天下,这代表着军中将士对常遇春这个说法的认可。
惋惜的是在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消灭了开平所有北元驻军,把北元顺帝赶到了应昌府。胜利回师。南归途中,突然在柳合川病卒。年仅四十岁。
明史中记载常遇春长相奇特伟岸,力气很大,胳膊长,擅长射箭。按理说身体应该很好,又正值壮年,突然暴毙,对他的死因,就有了很多的猜测。
常遇春这么年轻就暴毙,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人们首先怀疑的是朱元璋。甚至有人猜测是朱元璋派锦衣卫在回军途中杀了常遇春。且不说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真实难度有多大。从常遇春暴毙的时间上来说,这种说法就不合理。
朱元璋是因为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死了,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一个安稳的江山才大开杀戒。常遇春暴毙的时候,还是1369年,太子朱标还活得好好的。并且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是朱标的原配夫人,并于洪武四年也就是常遇春死后一年,被封为太子妃。
有朋友可能会说,正是因为常遇春死了,朱元璋才放心让朱标娶了孝康常皇后(朱允炆追尊)。这个猜测也不对。因为在孝康常皇后的墓志铭中写得很清楚,朱标和孝康常皇后结的是娃娃亲。所以,如果常遇春活着,对太子朱标的助力更大。朱元璋是不会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的。
孝康常皇后(追尊)示意图
第二种说法,略微靠谱。是说常遇春死于北元惯用的战术手中。北元在对阵过程中,经常用动物的尸体污染水源,而那时的人又不讲卫生,没有把水烧开了喝的卫生习惯,不明真相的敌军就会因此染上疫病,造成非战斗减员。
并且,史称常遇春比较喜欢杀俘虏。这个在明史常遇春列传中有提及。提了两次。第一次是
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
第二次说得比较委婉,是常遇春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围攻赣州的时候,敌将熊天瑞固守。朱元璋非常了解常遇春这位“猛将兄”的脾气,赶紧派人给他讲道理:打下城池之后,千万不要滥杀,否则得到一片焦土,却没有人,那有什么用呢?
于是常遇春就没有猛攻猛打,而是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用了六个月的时间,熊天瑞撑不住了,开城投降。常遇春果然没有大开杀戒,朱元璋竟然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而“赐书”嘉奖。可见常遇春经常杀俘确有其事。
杀俘之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尸体,那么就会和北元惯用的用动物尸体污染水源的做法造成同样的后果,甚至会造成疫病的流行。
根据记载,常遇春班师回朝途中暴卒的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日,是夏季,似乎适合疫病流行的条件。不过,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整个北伐的大明大军都有染病的可能。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史籍中应该会提到,可是在相关的史籍中却从来没有提及。
所以,第二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确实没办法解释常遇春染疫病暴卒,而军中却无事的事实。所以,常遇春应该不是染疫病而亡。
第三种说法,相对而言,就比较靠谱一点了。那就是常遇春死于“卸甲风”。说的是常遇春贪凉,大汗之后,因为是班师回朝途中,不必担心敌军袭击,所以就把盔甲脱了,结果导致罹患“中风”的一种:“卸甲风”。
也难怪古代将军会得这种病。宋代的步人甲总重29公斤。明代步兵的布面甲还十公斤起步,更何况常遇春是带兵的主将,顶盔贯甲,一身下来二十斤总是要有的吧。酷热的夏天,换谁也不愿意一直穿着。
常遇春不是第一个死于“卸甲风”的“猛将兄”。《无棣县志》记载,魏王豹和齐王韩信大战三百回合,回到军帐之中,大概也是想喘口气凉快凉快,脱了盔甲,于是中卸甲风而死。
第二位中了“卸甲风”的“猛将兄”就比较幸运了。是五代时后晋李克用手下的猛将李存孝。大战幽州节度使李匡威麾下的五侯二十八将之后,脱甲,喝冷酒,内外相激,中了“卸甲风”,口吐鲜血,昏迷了。
李克用害怕他再受刺激,就让人瞒着敌将高思继上门挑战的事。送药的康君利出于嫉妒心理,不仅把事情告诉了李存孝,还把高思继说得嚣张无比,目的就是想让李存孝病情加重。
没想到李存孝因祸得福,大怒之下,又出了一身汗,发散出来了,病又好了。翻身下床,提刀上马,生擒了高思继。
咱们大胆推测一下,要是常遇春中了“卸甲风”之后,北元军突然来袭,搞不好常遇春还能“向天再借五百年”。那又会是怎样一番壮烈的情景。
惜乎,天不假年。朱元璋听到噩耗后,大为悲痛。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迎回尸骨,葬于钟山原,配享太庙。
综上所述,
其实常遇春1330年生人,1355年听闻朱元璋仁义厚道,就弃盗从良,追随了朱元璋。刚到朱元璋麾下,就要求做先锋官。从此之后,一直到1369年暴毙于回师途中,常年征战不休。十五年的刀光剑影,没病也落下一身的伤痛了。所以,虽然常玉春勇猛过人,也架不住这样透支体力,无论是卸甲风,还是作为一个南方人北伐过程中水土不服,都有可能击垮这位大明的常胜将军。
参考资料:《明史·常遇春列传》《东宫妃常氏圹(kuàng)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