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3月27日,英国历史上首位斯图亚特王朝的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在赫特福德郡的泰尔姆宫溘然长逝。这位以“君权神授”理论闻名、却因财政危机与议会矛盾屡陷争议的君主,其身后留下的不仅是王位继承的悬念,更是一个王朝在宗教、政治与经济漩涡中挣扎的缩影。
一、血缘纽带下的必然选择:查理一世的继位之路
詹姆斯一世的王位传承遵循了严格的父系继承制。作为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的独子,詹姆斯一世自幼继承苏格兰王位,1603年因伊丽莎白一世无嗣而兼领英格兰与爱尔兰王位。其婚姻与子嗣布局亦围绕王权巩固展开:1589年迎娶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之女安妮公主,诞下七名子女,其中三子存活至成年——长子亨利·弗雷德里克、次子查理、幼子罗伯特。
长子亨利·弗雷德里克曾被寄予厚望。这位兼具艺术天赋与军事才能的威尔士亲王,1610年获封“威尔士亲王”头衔,其肖像画中身着铠甲、手持权杖的形象,象征着斯图亚特王朝对武力与权威的双重追求。然而,1612年11月6日,亨利因伤寒骤然离世,年仅18岁。这场悲剧直接改变了王朝命运:次子查理自动成为王储,并于1625年4月23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史称查理一世。
二、查理一世继位: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查理一世的统治从一开始便笼罩在阴影之下。其父詹姆斯一世晚年深陷财政危机,为筹措军费屡次解散议会,甚至被迫向伦敦金融家借款,导致王室债务高达120万英镑。这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在查理一世手中进一步激化矛盾:
宗教冲突:查理一世延续父亲对英国国教高教会派的扶持,强制推行《公祷书》与主教制,引发清教徒强烈反抗。1637年,苏格兰长老会因强制使用英语版《公祷书》爆发“祈祷书叛乱”,直接导致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成为英国内战的导火索。
财政专制:查理一世为绕过议会征税,重启“船税”等传统税目,甚至将王室森林边界强行扩展至私人领地。1637年,商人约翰·汉普顿因拒绝缴纳船税被起诉,此案成为议会与王权对抗的标志性事件。
宠臣干政:查理一世对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的极度依赖,加剧了贵族对王室的离心。白金汉公爵主导的1625年加的斯远征与1627年拉罗歇尔围城战均以惨败告终,耗尽国库的同时,也使查理一世失去军事威望。
三、王朝转折:从“君权神授”到革命风暴
詹姆斯一世生前鼓吹的“君权神授”理论,在查理一世手中演变为赤裸裸的专制统治。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开启长达11年的“个人统治”时期,期间通过“强迫借贷”“非经议会同意不得解散议会”等法令,将王权推向历史巅峰。然而,这种倒行逆施终遭反噬: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苏格兰叛乱迫使查理一世重开议会,但议员们立即展开反击,通过《大抗议书》要求限制王权、改革宗教,并弹劾王党首脑斯特拉福伯爵。
1642年内战爆发: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升起王旗,标志着英国内战正式开始。这场战争持续至1651年,最终以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胜利告终。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伦敦威斯敏斯特厅内,59名法官签署死刑判决书,查理一世成为欧洲历史上首位被公开处决的君主。斯图亚特王朝首次统治就此终结,直至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