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唐朝

李亨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作者:Marshall2022-06-04      来源:爱上历史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

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能力,仅靠口蜜腹剑而身居高位,那就很不客观了。事实上,李林甫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当时唐玄宗已越来越疏于政务,大部分国家大事都是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当时唐朝除了皇帝外,李林甫无疑就是最有权势的人。不过他这个“二把手”却与另一位“二把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人便是皇太子李亨。从李亨被册封为皇太子之日起,李林甫与他的明争暗斗都没有停止过。按理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李林甫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即便不投靠到太子门下,至少也要与之和平共处,他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与太子死磕到底呢?其实李林甫与太子的矛盾,正是从李亨被钦定为皇位继承人开始的。

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但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个挚爱的女人,她便是武惠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果把这句话套在武惠妃身上,其实也同样适用。

和当时唐朝宫廷的许多宠妃一样,武惠妃背后也有一群朝廷上的支持者,其中最显赫的当属李林甫。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于是她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终于成功唆使唐玄宗废黜掉了太子李瑛。然而武惠妃的野心却最终没有得逞,就在废太子李瑛被赐死后不久,武惠妃自己也因病去世。作为武惠妃的支持者,李林甫极力向皇帝建议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但此时的李林甫对皇帝的影响力还没有后期那么大,唐玄宗最后采纳了宦官高力士的意见,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因此,在经历过储位之争后,李林甫和李亨就已经站到个彼此的对立面了。

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朝廷大权基本都掌握在李林甫和他的追随者牛仙客手中,朝局基本还算稳定。太子李亨在这一时期非常低调,因为他虽身为储君,但从实力而言,与李林甫相差太远,没法与之抗衡。而李林甫也没能抓住太子的什么把柄,所以两人虽然立场对立,但也都没爆发矛盾。

有人认为李林甫和太子李亨同为唐朝的“二把手”,两人就必须要保持对立面。假如他们两人关系走得很近,反而会引起皇帝的担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从后来李林甫和太子你死我活的斗争看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仅仅像是在“演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对决了。

742年,宰相牛仙客去世,皇帝任命李适之接任宰相之职,与李林甫搭班,朝局很快就因这一人事变动发生了剧烈变化。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若论血缘关系,远比李林甫这个皇室远亲要近得多。更重要的是,李适之还是太子李亨的支持者。而且太子这个新形成的集团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

这个令人生畏的新集团很快就让李林甫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于是李林甫就开始用自己娴熟的权谋之术来打击政治对手。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关于这次事件的真相现在是无据可查了,但唐玄宗对此事的处理却颇耐人寻味。在没有找出政变实证的情况下,皇帝仍把韦坚、皇甫惟明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李适之则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之职,改授太子少保的闲职。太子李亨本人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但他的集团却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人物,李林甫深谙权谋之道。他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于是就继续指控韦坚、李适之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后来他又指控太子涉及一场所谓的阴谋之中。这次李林甫的指控没有完全得逞,但皇帝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处决了支持太子的一批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则在惶恐不安中服毒自尽了。李林甫与李亨的这场权力对决,最终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会斗不过李林甫这个当朝宰相呢?除了李林甫本身位高权重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玄宗在里面拉偏架。因为从当时的权力结构来看,李林甫已经位极人臣,他要想维持住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皇帝死心塌地。可太子李亨却仍有上升空间,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这场宰相与太子的权力对决背后是唐玄宗借李林甫之手来打压李亨,因此李亨处处落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亨

上一个: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个: 李亨为什么称李泌为自己的老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