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枭雄、贤臣、兵家。这就是三国时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公元189年东汉灵帝驾崩,同年九月,西凉军阀董卓带兵闯入京城,董卓嚣张跋扈,烧杀掠夺,淫乱后宫,废掉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进一步把持朝政,成为汉朝末年独裁者。
而汉朝末年的皇帝,汉献帝也从此在三国乱世中随波逐流,再无帝王之实了。
一、汉献帝成为征战行动中的形象代言人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荡平黄巾军,将汉献帝迎入自己的大本营许昌。
早在南征北伐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出征的名号很重要。他深谋远虑,瞬间就锁定了汉献帝,充分挖掘汉献帝背后的巨大价值,曹操也凭借控制汉献帝,进而控制了大汉末年朝政,长达近三十年。
三国初期诸侯争霸的局面中,汉献帝成为曹操最有力的一件“舆论战利剑”,用以打击竞争对手。汉献帝毕竟是名义上的汉朝皇帝,在天下臣民中,特别是平头老百姓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和正统性。
曹操利用汉献帝这张牌,“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讨伐对手,收服民心,无往而不利。
(曹操)
二、曹操还有一个身份国丈
民间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姑爷是门前贵客,也由此产生。自古以来,贵族以及权贵家族,就更加讲究门当户对以及政治联姻。
曹操自己有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做妃子,其中曹节最终成了汉献帝的皇后,因此曹操是汉献帝的岳父。
但是,曹操之子曹丕也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做妃子,所以汉献帝也是曹丕的岳父。曹操父子可谓是与汉献帝层层联姻,不断巩固与汉献帝的关系。
曹操病故之后,作为曹魏的接班人曹丕,派使者到宫中,强迫他交出大汉王朝的传国玉玺。皇后曹节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曹丕,保护汉献帝,汉献帝的“贴身女保镖”正是正妻曹皇后,曹节对汉献帝这份勇气与捍卫,让人心生敬佩。
细细说来,汉献帝是名门贵族,他在各方面也是比较出色的,不论文化学识还是外在形象上,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情窦初开的年纪曹节遇到了汉献帝,有了感觉,一往情深,曹节对刘协是真心实意的,是恩爱的。
(曹节)
而曹节也是诸侯之后,是曹操之女,她长相秀美,知书达理,有名门贵胄大家小姐的风范,这些也使得汉献帝十分的喜欢,长久以来的奔波,让汉献帝好想有个家。
除去名利来说,汉献帝不过也是一名青年,这位青年也是想要求个安稳的日子,想要好好过日子,在久经颠簸之后,他遇到了一位好女子,汉献帝也是愿意钟情于她。
汉献帝在自己媳妇曹节的保护下,活到53岁平安善终,这份情感也可以说感天动地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能够活过半百,也是属于高寿了,更何况是备受瞩目的东汉末代皇帝,天天被长枪短跑瞄准了的汉献帝,能够平安活到善终,实属不易。
(曹丕与汉献帝)
三、曹操有些忌惮正式皇权与天下人心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经过多日的朝夕相处,曹操在汉献帝面前,越发的没有了礼仪。
曹操在做了丞相以后,或许是周围的人整天在他身边吹捧,也或许是长久的南征北战时间久了,曹操竟然有些目空一切了。人有时候在周围人的影响之下,会渐渐地迷失自我。一次,曹操觐见汉献帝时,说话有些生硬。汉献帝也是抖起胆子对他说道:“丞相,能好好辅佐我,高官厚禄等你享用,可是如果你逼的我太紧,使得我没有办法,大不了鱼死网破,一了百了。”听了这话,曹操有几分惊恐,之后的日子里,曹操对待刘协的态度也是收敛了许多。
毕竟,汉献帝还是天下的名义主人,天底下的老百姓还是愿意让国号是大汉,愿意拥护刘姓皇帝的,毕竟祖祖辈辈这样过了好长的时间,突然变天,老百姓们不愿意接受。
汉献帝毕竟年轻气盛,年轻人容易冲动。大的来说,汉献帝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到时候,天下将不知道,要有多少民间武装组织揭竿而起,乘机起义,来讨伐曹操,正好可以借着:“为大汉皇帝报仇”的名义。从私人角度来说,汉献帝刘协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的女儿也就守寡了,这在当时的封建时期,于自己与女儿也不是啥好事。
早年间,曹操也是一名有志青年,他为了光复汉室,不惜拿自己的性命伟资本,借着给董卓贡献七星宝刀的名义准备刺杀军阀头子,不想吕布突然来到,打乱了他的计划,当然,这也可能是救了他一命。
即便是失败了,这个勇敢的行为,还是很为人称颂。所以,后来的时候,尽管人们会称曹操为人狡诈,但是没有人否认他是一位枭雄,毕竟为了汉室能够复兴,他也曾经是勇敢无畏的少年,他是一位带有光芒与色彩的传奇人物。
曹操说过:“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曹操在铜雀台大宴群臣的时候,也多次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自己愿意做一个好丞相,辅助好帝王,安定天下,但是为了自身安全与天下稳定,让曹操交出兵权是万万不可能的。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也得为了自己与自己的后代着想,因为许多藏在阴暗角落的人,喜欢放冷箭,更喜欢秋后算账,如果自己与家人被算计了,就会得不偿失。
古代,满朝文武皆是孔子的门客,儒家的学生。忠孝仁义的道理就不用一遍又一遍地讲了,在大汉的朝廷上,曹操即便是再有权威,也得给自家的主公,几分薄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