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街道蜀霞路1号的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行。这座承载着隋唐历史记忆的遗址,以“覆斗型制”的帝陵遗址建筑和系统展示的考古成果,成为扬州文旅新地标,更以“落地的皇冠”的建筑美学引发广泛关注。
一、千年谜团终破解:考古发现奠定开放基础
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邗江区发现两座砖室墓,经严谨佐证,确认其为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的合葬墓。此次发掘出土隋炀帝墓志、萧后凤冠、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等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萧后凤冠以13棵花树、两侧博鬓的形制,成为唐代皇后礼冠的实证。该项目先后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为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2019年,隋炀帝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发掘不仅印证了《隋书》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更通过墓葬形制、出土文物与扬州城遗址的关联,揭示了隋唐时期扬州作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二、建筑与科技的交融:遗址公园的三大核心体验
1. 帝陵遗址:覆斗形制的“皇冠”建筑
公园核心建筑帝陵遗址占地5765平方米,高15.95米,外观借鉴隋唐帝陵“覆斗”形制,四个立面呈现庑殿顶轮廓,被专家誉为“落地的皇冠”。建筑采用竖直瓦片排列,形成“水波纹”与“鱼鳞砌”的视觉效果,穹顶星宿图以紫微星为中心,对应下方隋炀帝墓室,13个小方窗在冬至、夏至及隋炀帝忌日时,将阳光精准投射至墓室,体现古代天文与建筑的智慧融合。
2. 博物馆:多媒体叙事的历史场景
位于公园西北侧的博物馆,通过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及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隋代历史与考古成果。游客可近距离观察萧后凤冠的鎏金工艺、十三环蹀躞带的玉质纹路,以及隋炀帝墓志的铭文细节。3D影幕重现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历史场景,沙盘模型则直观呈现了扬州城在隋唐时期的布局。
3. 景观群落:历史符号的当代转译
公园以“隋皇诗碑”“琼花苑”“镜鉴池”等景观构建文化叙事链。镜鉴池长49米、宽14米,寓意隋炀帝49岁寿年与14年在位时间;隋皇诗碑镌刻其《春江花月夜》等诗作,与琼花苑的扬州市花形成时空呼应。青史朗鉴长廊通过壁画与文字,梳理了隋炀帝从登基到驾崩的历史脉络,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三、开放政策与参观指南:多元优惠与便捷服务
1. 常规票务与预约
公园每日开放时间为8:30-17:00(16:00停止入园),周一闭园。门票价格为成人30元/人,学生15元/人,65岁(含)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费。游客可通过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预约购票,也可在游客中心凭有效证件现场购票。
2. 免费开放日与特殊群体优惠
2025年免费开放日:9月6日、9月7日,全市国有收费景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
学生优惠:2025年7月-8月,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含研究生)及在华留学生实行日间免费开放,覆盖暑期研学高峰。
“苏超”联动优惠:在扬州主场比赛日周末,身份证号段为3201-3213的江苏居民,可通过景区公众号预约免费入园。
3. 交通与停车
公园设有200余个停车位的专用停车场,旁边的润辉广场及路边划线车位均免费开放。导航定位“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即可直达,周边公交站点覆盖,交通便利。
四、从考古遗址到文化地标:历史记忆的当代激活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开放,标志着扬州从“考古发现”到“文化展示”的转型。其建筑语言融合了隋唐形制与现代技术,如帝陵遗址的“水波纹”瓦片、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既尊重历史原真性,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公园与瘦西湖、大明寺等景区形成文化线路,助力扬州打造“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