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萧铣之战发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就在唐朝刚刚击溃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强敌,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不久,南方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萧铣,竟然被唐朝将军李靖,一举击溃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包括李渊在内的所有唐朝高层,都对此深深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没人想过李靖率领的一支唐朝偏师,能够直接灭掉萧铣政权。而且,萧铣政权被灭之后,半个南方就都落入到唐朝的控制当中。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唐平萧铣之战,历来被视作唐朝统一天下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而且,这一战也被视作传奇军神李靖的崛起一战。正是因为这一战,李靖在唐军内部,树立了足够的威信,成为唐军内部仅次于李世民的顶尖统帅。后来才有机会独立领兵,创造出更多的传奇战绩。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平萧铣之战,其实是很多个巧合叠加起来的一个产物。如果我们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已经很多战场之外的东西。我们就不难发现,李靖能打赢这一战,背后的故事,其实远比史书记载的要精彩得多!
李靖原是隋朝旧臣,少年时便精通于军事,曾被很多隋朝高层认可。但因为其本人性格执拗,不会站队,所以一直到隋朝灭亡,李靖年近半百的时候,都还只是一个隋朝中层官员而已。
后来,到了隋朝末年,李靖恰好在山西边境做官。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积极筹备起兵造反的各项事宜。李靖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非但没有加入李渊的阵营,反倒是悄悄化妆成囚徒,赶往长安,想要向隋朝中央举报李渊的不法行径。结果,就在李靖刚刚抵达长安后不久,李渊便直接攻破了长安,让李靖的计划彻底付诸流水。
李渊入城之后,得知李靖曾想要举报自己,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杀了李靖。在刑场之上,李靖为了活下去,高呼‘公起义 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当时恰好李世民也在场,李世民见此之后,便替李靖求情。再加上李渊确实也有爱才之心,所以便赦免了李靖,之后将李靖分配到了李世民麾下做官。
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后,最开始的时候,李靖只是担任一个幕僚,负责帮李世民出谋划策。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先后打败了薛举和刘武周等强敌。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李靖却并没有做出太多的贡献,显得相对有些平庸。
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因为李靖的本事不行。而是因为,李靖本人并不是一个幕僚型人物,他是一个典型的帅才。李靖并不像秦琼、程咬金等人那样的将才,可以直接上阵杀敌。而且,李靖打仗,向来追求速战,李世民则是喜欢玩防守反击那一套。喜欢先和敌人对峙,耗光敌人的补给,然后再找机会出击。因为战斗风格的不同,就算李靖为李世民出一些主意,往往也很难被李世民采纳。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世民也逐渐发现了李靖的才能,意识到李靖并非简单的幕僚,而是一个统帅型人物。这也为后来李靖可以独自领兵,奠定了基础。
两年之后,当李唐政权先后击败了薛举和刘武周,解除了后患之后,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洛阳的王世充。武德三年,李渊任命李世民为统帅,征讨王世充。然而,就在李唐政权和王世充开战后不久,南方的萧铣便蠢蠢欲动,企图派大军北上,乱中取利。
为了阻止萧铣,李渊就需要分出一部分军队,南下牵制萧铣。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向李渊推荐了李靖。李渊也知道李靖的能力,所以便让李靖统领一部分军队,南下进行支援。
注意,这个时候的李靖,还仅仅只是统领一部分南下兵马而已。当时的李靖,个人才能虽然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认可,但他的军功和威望,还不足以完全统领全军,只能统领一支万余人规模的军队而已。
但是,这个机会,对于李靖而言,已经足够了。
此时的李靖,已经50岁了。在他过往漫长的人生当中,因为不会搞人际关系,所以一直没有领导军队的能力。但这一次,一支完整的军队,交到了他的手上,任由他指挥。这个舞台,已经足够李靖施展,绽放出自己的光芒了。
当李靖率兵南下之后,首先在陕西安康地区,和庐江王李瑗联合,击败了当地作乱的蛮人邓世洛,打通了唐朝支援前线的通道。这一战,李靖虽然只是从旁策应,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幕后给李瑗出主意,让李瑗在前面战斗领军功。但这一战,却完全展现出了李靖的军事才华。
此后,李靖和李瑗等援兵,率兵抵达前线峡州,和萧铣方面展开了正面接触。峡州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地区,三国时那场赫赫有名的夷陵之战,就是在峡州境内展开的。
到了峡州之后,李靖虽然率兵抵达了战场,但接下来的战事,却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当时峡州境内的要塞,还在萧铣政权的控制当中。贸然领兵扑上去,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李靖选择暂时停步不前,先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进行战斗。
然而,李靖的停步不前,却遭到了远在长安的李渊猜疑。李靖本就是降将,之前又有举报李渊的前科,李渊对他自然没那么信任。再加上当时战局复杂,唐军的大部分主力,都被牵制在洛阳战场上。一旦李靖真有二心,和萧铣方面有联系,最终导致南线出了问题,萧铣大军北上。那唐朝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就此灭亡!
为了以防万一,李渊当即给当时的峡州刺史许绍,下达了密令,让许绍秘密处死李靖。许绍是李渊真正的心腹,两个人很小的时候就是同学。用现在的话来说,两人就是小学同学,或者所谓的发小,感情十分深厚。
得到李渊的命令后,许绍最终权衡利弊,还是拒绝服从命令。因为许绍身在峡州,更清楚峡州这边的情况,知道李靖确实不是有意拖延时间。为了保下李靖这个人才,许绍不惜以自己做担保,这才让李渊暂时放过了李靖。
如果没有许绍的拼死相救,李靖还没来得及进攻萧铣,估计就先被李渊给砍了。
而李靖这边,作为最顶级的军事统帅,抵达峡州之后,李靖也在全方面地分析唐军和萧铣政权的优势劣势。此后不久,李靖便得出了结论:想要彻底打败萧铣,首先要解决巴蜀地区才行。
当时的巴蜀地区,虽然已经名义上臣服了李渊,但内部经常还是有叛乱发生。尤其是当地的蛮人,根本不服从李唐政权的统治。所以,李唐政权根本没法从巴蜀地区这个方向,进攻萧铣。
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之后,李靖首先率军,向蜀地进发。当时在巴蜀之地这边负责的,是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唐朝开国之后,正是李孝恭领兵出巡巴蜀之地,将巴蜀之地名义上收归李唐所有。但在这之后,巴蜀之地却经常发生叛乱,搞得李孝恭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再进攻萧铣。
李靖率兵挺近巴蜀的时候,恰逢开州蛮人首领作乱,让李孝恭一度手忙脚乱。开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地区,李靖率兵抵达之后,很快就击败了这股蛮人,彻底平定了开州,帮助李孝恭重新夺回了巴蜀之地的控制权。
这一战,李靖总算是立下了大功,算是弥补了之前李渊对他的猜疑。李渊受到消息后,也一改之前的恶劣态度,还亲自给李靖写信,表达对他的信任。
经过这一战之后,李靖总算是暂时获得了李渊的信任,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李靖也对萧铣政权进行了更多的分析,彻底制定出完整的战略规划。不过,李靖此时也知道,此时唐朝的战略重点,并不在南方,而是在洛阳。唐朝的战略方向,也是先北后南。所以,在解决洛阳问题之前,唐朝不可能全力对萧铣政权动手。
但这并不妨碍,李靖先做出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武德四年正月,李靖向李渊上书,陈述了平定萧铣政权的完整战略规划。当李靖向李渊上书时,洛阳战场上,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王世充的战略合围,将王世充彻底围困在洛阳城内。但同时,王世充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也随即派大军前来救援,企图摘取胜利果实。此时的李唐政权,同时被王世充、窦建德、萧铣三大强敌围攻,正是处于最危险的边缘。
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渊收到了李靖的上书。
李渊受到这份上书之后,对此颇感震惊。因为,李靖的战略规划,不但符合唐军的整体战略规划,而且也将平定萧铣政权的策略,说得极为详细。对此,李渊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在看到这份上书的同时,李渊就知道,将南方战事交给李靖,是最为合适的。李渊当即下令,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与李孝恭共同领兵。但同时,让李靖负责军事调度。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李渊的这个安排,也是有很大的深意了。李渊自从太原起兵开始,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只信任李家宗室成员。这也难怪,毕竟当时天下还未统一,李渊又常年坐镇京城。如果不是李家宗室的话,确实让人很难信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才让李孝恭担任统帅,让李靖做他的副手。但同时,李渊也知道,李靖才是那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所以让李靖实际控制军队。
得到李渊的任命之后,李靖显然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此后,李靖先是以李孝恭的名义,将巴蜀之地各部落酋长的儿子,全都叫来,分别授予官职,并让他们在自己麾下做事。这个举动,无疑是挟持了各个部落的人质,有效地保证了巴蜀地区内部的稳定。
同时,李靖还大规模开始造船,并且训练水军。李靖很清楚,想要平定萧铣,强大的水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李靖进行准备的同时,北方战场上,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李靖上书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洛阳方面的合围。二月,窦建德来袭,李世民率领三千精锐,抢先占据虎牢关,挡住了窦建德的大军。三月,李世民一战击溃了窦建德。此后,李世民又将俘虏的窦建德,带往了洛阳。王世充眼见窦建德被俘之后,只能投降。五月,王世充正式投降。至此,唐朝一战击溃两强,名义上已经彻底统一了整个北方。
当李世民在北方战场,击溃两大强敌的同时,李靖这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之前李靖一直是以防守和准备为主,因为之前唐军的主力都在洛阳战场那边。但随着北方战事结束,唐军可以抽调更多的精锐南下。李靖知道,平定萧铣政权的时机,已经到了!
九月,当唐军主力终于抵达南线之后,李渊正式下令,四路大军同时出击,对萧铣政权开战!
相比窦建德或者王世充,萧铣政权其实要更加强大。不但地盘很大,易守难攻,而且萧铣政权的总兵力,超过四十万,比王世充和窦建德更强!然而,李靖经过缜密的分析之后,却发现了萧铣政权的弱点。
萧铣本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政权的皇族后裔。在隋朝末年的时候,萧铣原本只是一个县令,不具备起兵的能力。但因为当地的实权校尉想要起兵造反,缺少一个家世显赫的领头人,所以萧铣就被推了出来。萧铣起兵之后,靠着萧家在南方的名声,很快占领了大量的地盘。但同时,萧铣手下也有很多骄兵悍将。尤其是之前拥立萧铣的几个将军,更是拥兵自重,根本不把萧铣放在眼里。
为了解决这些骄兵悍将,萧铣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策,那就是直接将大部分军队解散。
这个计策,听上去很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很聪明。因为当时天下十分混乱,各地群雄并起。萧铣的地盘易守难攻,北边更有长江天下做依仗。如果只是防守的话,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将大部分军队解散回家,既能增强国力,同时也能一举削除麾下将领的军权。
这个计划执行之后,很多原本拥兵自重的将军,一下子就成了光杆司令,只能任由萧铣拿捏。萧铣随即对内部进行清洗,虽然成果显著,但也彻底失去了军方的人心。导致很多将军,都开始离心离德,甚至直接投降唐朝。所以,此时萧铣政权内部,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
另外,萧铣之前的防御策略,也是主要重视南方。因为萧铣地盘北部,有长江天险阻隔。只需极少的兵力,就能挡住北方的强敌。所以,萧铣将麾下十多万剩余的主力军队,都布置在江南,防备江南的林士弘进攻。
萧铣的这个布置,其实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但谁又能想到,洛阳一战,李世民会同时击溃两强,唐朝迅速统一了整个北方?等到消息传到萧铣这边的时候,萧铣虽然意识到问题很大,但仍是没敢调动南边的守军,只能重新开始从地方上募兵。
募兵,是需要时间的。
这样的萧铣政权,虽然名义上拥兵四十万,十分强大。但在李靖眼里,却是不堪一击。
李靖出兵之后,统领唐军一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想要趁着萧铣国内空虚,直接解决萧铣。得知唐军南下之后,萧铣虽然意识到问题有点大,但当时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这倒不是萧铣自打,而是因为当时正是九月份和十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长江正是河水暴涨的时候。在萧铣看来,就算唐军再强,也强不过长江。就算进攻,也只能等到第二年长江水势放缓之后,才能进攻。尤其是李靖兵团,想要进攻,一定要经过三峡地区。但暴雨时期的三峡,水流湍急,很难行军。所以在萧铣看来,李靖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冒险从三峡方向进攻。
正是这个判断,让萧铣最后断送了性命。
此时的李靖,已经预判到了萧铣的预判。所以力排众议,带领麾下水军强渡三峡。等到李靖渡过了三峡之后,这下子,萧铣终于慌了。此后的萧铣,马上开始沿江组织防线,同时将原本部署在江南的十几万精锐,紧急回调。但他的动作,终究还是比李靖的行军速度慢了。
十月,李靖一路率兵,抵达宜昌,如神兵天降。此时,萧铣已经紧急调配了数万军队,驻守在宜昌地区。然而李靖抵达宜昌之后,却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击溃了这支军队。宜昌被破之后,萧铣所在的江陵,已经是无险可守。此后不久,李靖便率军抵达了江陵城下,兵围江陵。
此时的江陵城内,只有数千守军,根本扛不住唐军的围攻。而江南的那十几万大军,此时也还没有回来。萧铣眼见大势已去,为了江陵城的百姓免遭战火,所以直接就开城投降了。
讽刺的是,就在萧铣投降数日之后,江南的那十多万大军,终于来到了江陵。然而此时,萧铣已经投降,所以这十多万大军,也就直接落到了李孝恭和李靖的手上。自此之后,两人收编了萧铣政权的所有军队,成为南方最强的唐军。所以,后面唐军统一南方,基本上都是李靖和李孝恭打下来的。
从李靖平定萧铣的这场战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靖之所以能够取胜,一方面是因为李靖真的做到了知己知彼,将萧铣政权的情况,全都给摸透了。所以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靖精通于速战,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在摸清楚敌人的虚实之后,迅速出兵,第一时间击溃对方,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传奇战绩。
从表面上看,李靖平定萧铣,虽然是很多偶然的叠加,具有很多的不可重复性。如果当时三峡水势更大,将唐军直接淹死;如果萧铣部署在南方的大军,早几日回来;如果宜昌一战,唐军没能大获全胜,而是被拖延在宜昌地区……这场战争的后果,都会截然不同。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萧铣政权覆灭,而是李靖全军覆没了。
但实际上,李靖之所以敢行险,其实还是因为已经摸透了萧铣政权内部的情况。一位好的统帅,就是要在摸清敌人情况之后,适时制定好战略计划,这才是取胜之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后兵贵神速。兵法上说的这些道理,懂的人很多,但是能做到的人,恐怕就没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