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历史画卷中,曹魏阵营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众多杰出的将领而著称。其中,“五子良将”更是曹魏武将群体中的璀璨明星,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这五位良将究竟是谁?其中又有几人是降将呢?
曹魏五子良将的成员构成
“五子良将”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后半叶民间对曹操麾下五位战功卓著将领的统称。陈寿在撰写《三国志·魏书卷十七》时,将这五人合传,并在评语中写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由此,后世便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这五人称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降将群体:历经波折终归曹营
在五子良将中,有四位将领有着降将的身份,他们分别是张辽、于禁、张郃和徐晃。
张辽:从吕布旧部到曹魏栋梁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他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领部众归顺曹操,开启了他在曹魏阵营的辉煌生涯。此后,张辽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官渡之战中,他数有战功,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更是张辽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他率领八百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吴军崩溃。在东吴撤军时,张辽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刚侯。
于禁:鲍信旧部,晚节不保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人。他最初是曹操好友鲍信的部将,鲍信去世后,经人举荐跟随了曹操。于禁治军严谨,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之人。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却晚节不保。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结果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向关羽投降。这一投降行为,与他宁死不屈的部将庞德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大打折扣。关羽败亡后,于禁辗转流落到东吴,后又返回魏国。曹丕虽派人慰问了他,却命人画关羽、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看到后羞愧生病而死,谥厉侯。
张郃:袁绍旧将,街亭扬威
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人。他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归属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因郭图的诬陷,走投无路的张郃投降了曹操。此后,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他官渡之战时击溃了袁绍军队,远征乌桓时破乌桓,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因此被封为平狄将军。曹丕称帝后,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太和二年(228年),他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231年),司马懿不听张郃劝告,逼迫他领兵追击蜀军,张郃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壮侯。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起,皆忌惮张郃。
徐晃:杨奉旧部,治军有方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他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皆立有功勋。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治军严整,徐晃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魏建立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号壮侯。正始四年(243年),徐晃配享魏武帝曹操的庙庭。
唯一非降将:乐进的忠诚坚守
与上述四位降将不同,乐进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位对曹操从一而终的将领。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人。他以胆烈而成为曹操帐下吏,南征北讨,屡立战功。在官渡之战中,乐进奋勇力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后,他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获得假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获得了曹魏武将的至高荣誉。
曹魏五子良将,四位降将与一位忠臣,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人生轨迹和军事成就。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将领们的忠诚、智慧与勇气。他们的传奇经历,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所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