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贝尔格莱德之围的历史经过

作者:Marshall2022-06-05      来源:爱上历史

1456年7月4日,号称30万之众的奥斯曼军队从巴尔干与小亚细亚各地集结,在匈雅提征集的援军赶到之前,以巨大的兵力优势与浩大的声势,压向了匈牙利人控制的南部重镇——贝尔格莱德。

15世纪的贝尔格莱德,总体上来说是一座匈牙利人的城市。由于地处巴尔干中心位置,又毗邻重要的航运通道多瑙河,是控制巴尔干北部的重要基地。1440年,奥斯曼人就曾经尝试攻克此城,但被坚实的城防与顽强的抵抗者挫败。

1456年的贝尔格莱德,依然是让任何围攻者都会感到棘手的目标。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公爵斯提芬·拉扎列维奇在安卡拉战役之后,作为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而建设的,以巨大工程把一个拜占庭小城堡变成一个坚固的要塞。为了抵抗土耳其帝国的入侵,他们使用了拜占庭的先进建筑技术,以及阿拉伯人的城堡设计。

城堡是以三层防御精心设计而成,除了中世纪标准下的双层城墙和塔楼,一座要塞竖立在小山上,让抵抗者可以在外城失守后继续坚持许久,内部的城堡包括宫殿庞大的主楼,高处有主力军营把守四个大门并环绕双层城墙,低处由位于城郊中心的大教堂和一个莱茵河上的港口组成,并由战壕、城墙和门巧妙的分隔开来。可说是中世纪军事工程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这座城市本身就依靠一座多瑙河边的小山建立。城市本身并不依赖陆上运输为惟一的后勤通道,来自多瑙河的船只,可以较为轻松的进入设防的港口。因而,要组织起攻克此地的军队,难度不在围攻君士坦丁堡之下。

围攻后,匈牙利人又用一个管卡和几个防御塔,加固了北面和东面。其中一个叫内波萨的防御塔,也就是炮塔。

但对于15世纪下半叶的奥斯曼苏丹来说,贝尔格莱德这样的难题,恰恰是一个让人兴奋的目标。帝国在欧洲和亚洲已经建立的优秀动员体制,足以凑齐一支符合需要的力量。除了苏丹直属的加尼色里近卫军步兵,来自巴尔干鲁梅利亚(鲁米利亚)行省与亚洲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封建部队,也数量充足。以宗教圣战口号纠集起来的大量赤贫炮灰,则提供了攻城战中所必须的消耗力量。300门大小不一的火炮也被打造和运送过来。另外还有一支200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内河舰队,伴随苏丹的陆军一路北上。

奥斯曼军队在井然有序的状态下,抵达贝尔格莱德城下。由于当时的匈牙利人仅仅在城里拥有5000多守卫力量,根本不能出城阻扰。土耳其人也就在城市周围,不紧不慢的布置起攻城阵地。

欧洲本地的鲁梅利亚军团,负责右翼。他们的阵地靠近多瑙河的河岸。军团里既有从亚洲渡海而来的突厥征服者后裔,也有大量在一代人之前还是希腊正教徒的本土封建领主。甚至于来自土耳其控制区域边缘的基督教附庸势力。他们的装备与对面的守军非常近似,并有着来自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的盔甲、火炮和技术人员。

亚洲来的安纳托利亚军队,负责左翼。他们的阵地主要用来阻挡贝尔格莱德的路上通道。大量亚洲本地的突厥军人与希腊民兵是这支亚洲部队的主力。不少亚美尼亚人虽然尚未改宗,却是土耳其苏丹坚实的支持者。他们在武器上弱于鲁梅利亚军团,却有更多轻骑兵负责外围警戒。

苏丹本土则与强大的加尼色里近卫一起,位于两支军团之间的中心位置。他们不仅是优秀的弓箭手、格斗专家和炮兵,也是苏丹最忠诚的私人奴隶。军乐队会在战斗胶着时,演奏历史上第一首专业军歌,让本方士气大振。

此外,为了阻止匈牙利军队可能的增援。200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舰队,在城市西北部的河道上,一字排开。这样一来,贝尔格莱德的水上运输通道,也被断绝了。虽然现代学者估计,奥斯曼人的总兵力不过10万(早期统计为16万人,根据最近研究的统计为6万到7万人),但对于城中的不到7千人守军来说,已经是绝对优势。

匈雅提此时最大的敌人则是匈牙利国内糟糕的动员体制。由于国王的威权非常弱小,传统中世纪的领主40天服役规定,在匈牙利是不存在的。后者的大小骑士们,仅仅愿意为国王在本国范围内,作战15天。而更多连成熟的封建采邑制度都没有建立的地方,则是更多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正是这种状态,让巴尔干联军在面对土耳其时,容易出现混乱,也更容易被收买。

好在匈雅提已经根据当时西欧的军事改革趋势,以国王的威权招募雇佣军。这些雇佣军最初是来自胡斯战争中的波西米亚流亡者。他们不仅将当时流行的胡斯战车带到匈牙利,也带来了大量火器和匈牙利国内第一支强悍的步兵。此后,更多来自德意志文化区域的西里西亚人也加入进来,让匈雅提的雇佣军愈发犀利。重视火器的他,甚至于给每4名步兵就配发一杆火枪。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对面号称精锐的奥斯曼近卫军,也不过10%的士兵用上了火枪。

即便如此,拥有200门大小火炮的匈雅提,也只拼凑出4000人的部队。很多名义上从属匈牙利国王的贵族都不愿意出兵来救,害怕他权力日益增长,更甚于奥斯曼的苏丹的威胁。就在这时,一股来自罗马教廷的神秘力量突然加入进来。教皇的特使,来自意大利卡皮斯特拉诺的神父乔凡尼·达·卡皮斯特拉诺抵达了匈雅提的身边。在他富有十字军精神的感召下,大量匈牙利和巴尔干山区的农民和市民纷纷站出来,组成了一支4万到5万人的平民大军,由匈雅提和乔凡尼·达·卡皮斯特拉诺分别指挥,匈雅提指挥两万余人,神父指挥两万人不到。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