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探春理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纵观探春的理财思想,其实也无外乎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赞叹探春推出的改革措施的开创性价值。而这些,即使现代人看来,也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严令厉行制度为重
探春以改革者的身份出场,是因为荣国府的执行层管理者王熙凤生病了,王夫人才委托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临时代行管家之责。探春新官上任,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赵姨娘之弟赵国基(也就是她的亲娘舅)死了,一个“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以前丧葬补贴的数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这位年纪轻、无经验、涉及自己与生母关系的新管理者如何处理。
探春的处理办法是,按制度行事,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一两不肯多加。因此事,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亲自出马,向探春兴师问罪。恰在此时,王熙凤也插了一手,派平儿来说情。面对压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软。为了维护“制度”,她坚决顶了回去。这些说明的是,对管理者而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
压缩开支精简节约
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探春提出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8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另外,探春还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2两银子,理由是每个姑娘每月已有2两月银,再发银子属于重复、浪费。
这些都显示出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也表明她与王熙凤管理方式的不同。探春更多是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她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又顶撞了有权有势的凤姐,同时又触犯了自己亲兄弟和与她共同掌权的李纨。但探春并没有屈从于压力,而是有胆识,敢做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