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别通》有语:“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后人将这句话提炼为“酒囊饭袋”一词,形容一个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严格来说,一个人吃多吃少与其是否有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但如果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很有可能导致身体过度肥胖,从而行动迟缓,精神不振,继而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过度饮食的人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一来精神不济,健康堪忧,二来连饮食无法控制的人缺乏自律。
纵观中国古代史,名留青史者似乎很少有嗜吃如命,身宽体胖的人,苏东坡、金圣叹等人只是好吃,并非嗜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好吃是一种“吃的艺术”,嗜吃则是没有自律性的表现,没有自律性岂能鲤鱼跃龙门呢?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北宋名相张齐贤就是“吃货界”的一朵奇葩
张齐贤是宋太宗赵光义年间的宰相,执政期间政绩斐然,颇有建树,还曾率军与契丹作战,多有胜利,堪称一代名相,《宋史》对其评价极高:“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然而如此人物却是一个大大的“吃货”,由于嗜吃如命,他的体型极为肥硕,正史给他留了“面子”,只说张齐贤“容貌丰硕”,实际上张齐贤的体重保守估计都在三百斤往上,欧阳修曾说张齐贤“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
在生产力低下的的封建社会中,形体能称得上“魁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过度肥胖很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疾病,然而张齐贤的肥胖绝非是身体方面的原因,是他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张齐贤不挑食,就是饭量大,大到了惊人的地步!
据史料所载,张齐贤初入仕途时常常夸耀自己的饭量惊人,同僚们都不甚相信,一次众官员在“聚餐”时,张齐贤又开始炫耀自己的饭量,席间有人不服气,声称要与他比试一下,张齐贤满口答应,命人取来两只大桶,吩咐下人他们两人吃什么,就在桶中放入同等分量的食物。
比赛开始后,两人狼吞虎咽,互不相让,然而挑战张齐贤的那个官员很快就后继无力,速度慢了下来,张齐贤却越吃越快,犹如风卷残云一般,一直从中午吃到了晚上,盘边放置食物的大桶足足换了三个,里面的食物足够五六个人吃!从此之后,北宋官场皆知张齐贤是个“吃货”,食量惊人!
那么如此一个吃货是如何升任宰相,又青史留名的呢?
此事说起来还是与张齐贤的饭量有关,张齐贤饭量惊人,家中却非常贫困,根本负担不起他的饮食,因此张齐贤早年经常是饿肚子的状态,一天晚上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放下书本外出“觅食”,行至一个小饭馆时,恰好一伙带着武器的强盗冲了进去,他们坐定之后要了一大桌美食,然后吆五喝六的大声吵闹,凶神恶煞的样子吓跑了饭馆中的食客。
张齐贤却是不怕,他的眼中只有那桌美食,便走过去做了个辑,说自己是个穷人,能不能赏口饭吃,强盗看着有趣,便叫他坐下一起吃,张齐贤坐下之后便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没一会就把一大桌美食都吃完了,强盗们惊骇于他的食量,都戏说他以后能做宰相,言罢还赠与张齐贤一些金银,张齐贤也不推辞,收下就走了。
张齐贤事后回忆起这件事很是后怕,若是那伙强盗有心杀人,恐怕他早已在九泉之下了,不过强盗那句“当宰相” 的戏言却是提醒了他,要想吃饱饭,须得做官呀!
恰好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巡,张齐贤就上演了一出毛遂自荐的戏码,声称有“治国十策”献给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个喜欢招贤纳士的君主,便将其召至御前,命其献上十策,张齐贤也算胆大妄为,说自己肚子饿,说不了,赵匡胤命人为其取来食物,张齐贤便席地而坐,边吃边说,唾沫飞溅,说罢十策后,太祖只赞同其中四策。
张齐贤却坚称自己十策都是良言,两人话不投机,赵匡胤便将张齐贤轰了出去,虽然张齐贤冒犯了赵匡胤,赵匡胤却看出他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回去之后对弟弟赵光义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
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开科取士,张齐贤前往应试,赵光义本想将其录为一榜进士,这样就可将其留任京师,结果有司出了差错,张齐贤没被录入一榜,阴差阳错的被外放做官,通判衡州。
虽然做了地方官,张齐贤也很高兴,毕竟有了“正式编制”,吃饱饭就不是问题了,为了保住自己的饭辙,张齐贤认真做事,为民请命,政绩斐然,因而得以一路升迁,太平兴国五年,张齐贤被召回京师,出任著作佐郎,端拱二年,经宰相赵普力荐,张齐贤出任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张齐贤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二十一年的宰相生涯,执政期间对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大中祥符七年,张齐贤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宋真宗为其罢朝两日。
小结:
张齐贤绝对是“吃货界”的一朵奇葩,竟能将对食物的渴望化为上进的动力,直至出将入相,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担忧,更为奇特的是,张齐贤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节制,致使“形体魁肥”,竟然还能够得享高寿,而且还是无疾而终,这绝对是天赋异禀,为“吃”而生,我们一般人千万不要像他一样,暴饮暴食,身体肥胖对健康的威胁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有所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