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晋朝

东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司马睿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Marshall2022-12-05      来源:爱上历史

司马睿,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76年,也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还在位的时候说起。当时晋朝这边,虽然已经建立了好几年,但是还没有彻底统一天下。在南方,生命力顽强的东吴政权,依然还在撑着。

就在这一年,司马家又添丁进口,出生了一个叫司马睿的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并不是司马炎他们这一支的,所以当时也没谁多注意他的出生。更没有人想到,几十年之后,这个小男孩将会成为司马家最后的希望。

这里我们得简单说一下司马家内部的关系,当年司马家的实际缔造者司马懿在世的时候,一共生了九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所以在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家直接就落到了他的手上。

但可惜的是,司马师本人没有儿子,所以司马师死后,司马家就传到了老二司马昭的手上。而司马昭死后,因为他有儿子,所以就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也就是西晋的那个开国皇帝。

老三名叫司马伷,在司马懿剩下的几个孩子里面,司马伷应该算是最优秀而且也是最正常的一个了。当初司马家把持了曹魏的大权,曹魏最后一位有血性的皇帝曹髦,带着宫里的太监出来讨伐司马家,就是这个司马伷带兵去拦住的。

而这个司马伷,就是小男孩司马睿的爷爷。而且,司马睿还是司马伷的长子长孙。

这样算下来,司马睿小的时候,应该管当时在位的司马炎,叫一声堂叔。

司马睿的少年时代,应该还算是比较快乐的。毕竟,相比司马家内部那些不太正常的亲戚,司马睿他爹和他爷爷,都算是三观比较正的,而且也没想过篡位夺权之类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就在司马睿出生之后不久,西晋就成功南下灭吴,彻底统一了天下。而西晋统一天下之后,一直到司马炎去世,这段时间里面,西晋其实还很太平的,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太康之治’。

所以,司马睿的少年时代,见到的是天下太平,国家安定。再加上他出身皇族,日子怎么也不可能差了。

唯一可惜的是,司马睿他爹去世了。因为此时他爷爷他爹都已经去世,而司马睿又是长子长孙,所以他家这一支的爵位,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公元290年,司马睿正式封王,继承了琅琊王的爵位。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就在司马睿他爹去世之后不久,晋武帝司马炎也去世了。

对于司马睿来说,十五岁那年,绝对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十五岁之前,司马睿的生活,基本上无忧无虑。而十五岁之后,司马睿忽然发现,国家开始逐渐混乱,自己也成了当家的顶梁柱。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同了。

随着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接下来,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即位。但是因为司马衷本人智力有缺陷,所以司马衷在位期间,国家大权长时间由皇后贾南风把持。而贾南风掌权之后,又不像历史上其他几位有名的女性执政者那样工作,反倒是不断贪图享乐,只顾为自己谋福利。

所以接下来,司马家的其他王爷们就不干了,纷纷带兵入京,去争夺西晋的最高控制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在这场八王之乱当中,司马家但凡有点实权的王爷,基本上都参战了。唯独司马睿他们家这一支,基本上一直是置身事外。这倒也正常,毕竟司马睿少年丧父,他们家这一支也是最没有实力的一支。

所以,司马睿成年之后,直接去了自己的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地区。然后,等到司马睿到了山东这边之后,则是开始在当地交往那些大士族,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睿很快就遇上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

这男人,名叫王导。

王导出身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恰好是司马睿封国内部,最大的一个家族。所以司马睿到了山东之后,很快就和琅琊王氏交往密切,同时也和王家的青年才俊王导,成了至交好友。只是当时或许没谁会想到,这两个人交朋友,会直接决定此后上百年的东晋历史。

就这样,司马睿在山东这边,猥琐发育了几年,逐渐长大。等他成年之后,八王之乱也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分阵营,那现在就已经成了混战。这个时候,29岁的司马睿,第一次开始站队了。而他选择站队的阵营,是当时最具实力的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司马懿弟弟的孙子,论辈分的话,司马睿其实得叫他一声堂叔。后来的历史证明,司马睿这次站队,还是站得挺准的。因为那场八王之乱的混战之后,司马越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后来司马越占据优势之后,直接任命司马睿为徐州诸军事,负责帮司马越镇守徐州地区。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司马睿开始有了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并且有了麾下的直属军队。

有了自己的直属势力之后,接下来司马睿自然要建立自己的班底。而司马睿第一个拉入自己麾下的,自然是王导这个好友,以及琅琊王氏。所以,在司马睿接下来崛起的过程当中,琅琊王氏就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力量,同时也在司马睿麾下的势力当中,占据了很大的股份。

在这之后,司马越虽然成了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但是因为他本人能力其实并不强,入主中枢之后,也并没有让国家很快恢复稳定。与此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纷纷南下,攻城略地,局势变得越来越恶劣。

眼见于此,王导就向司马睿提出了建议,提议司马睿可以把自己的势力中心,转移到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东晋时代,建业绝对是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为就在几十年之前,东吴统治江南的时候,就曾经把这里作为东吴的首都。

而接下来,司马睿也接受了王导的建议,开始逐渐把自己的基本盘,向建业地区转移。与此同时,北方的汉赵政权开始崛起,逐渐攻城略地。所以,很多北方的士族,开始逐渐南下逃难,后世史称‘永嘉南渡’。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北地士族涌入到了司马睿所在的区域,这也导致司马睿实力大增。

如此,又过了几年之后,随着北方局势彻底糜烂,司马睿这边,已经成了西晋内部最大的几座山头之一了。就连他曾经效忠的司马越,此时也要倚重他。而接下来,司马越发出号召,号召各地将领,带兵和他一起围攻汉赵的刘曜。但结果,司马睿却只是观望,并没有真正出兵救援。

司马睿的观望,直接导致西晋这边的力量,大为不足。所以后来,西晋直接战败,汉赵政权更是趁势攻下了洛阳。而洛阳被攻破之后,更多的北地士族开始南逃,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司马睿麾下的力量。

不过,司马睿不出兵,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他在观望。当时在司马睿面前,也有很多难题。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他统治的地区,五十年前还是人家东吴的地盘,当地原本就有很多江东士族。而那些北地士族南下之后,势必会和这些老牌士族争夺资源。

所以,当时在司马睿的统治之下,这些家族也有很多矛盾,直接导致司马睿确实也很难抽出多少力量,去支援北方。

不过,这个时候王导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王导很善于调节各大士族之间的矛盾,作为琅琊王氏的代表,琅琊王氏本身也属于北地士族,然后率先南下。而王导本人,到了南方之后,又和南方士族交好。

正是因为王导的辛苦调和,南北两方的士族,这才能够暂时和平相处,一起围绕着司马睿,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但同时,王导身后的琅琊王氏,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同样摄取了惊人的权力。

另外,当时司马睿能够实际控制的,其实只有以建康为中心的一部分区域而已。至于说西边的荆州地区,以及南边的传统交州地区,甚至是岭南地区,司马睿是真的很难控制。所以,司马睿后来不得不大力依靠这些地方的士族。

如此,又过了两年之后,随着洛阳和长安先后被攻破。整个北方,就只剩下山西之类的偏远地区,还打着晋朝的旗号。但这些地方,基本上也都和南方失去了联系,成了一块飞地。后来这些地方,要么割据自立,自建政权;要么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吞并,比如太原地区的刘琨。总之,等到长安和洛阳丢失之后,这时候晋朝还能控制的,就只剩下南方了。

而南方,司马睿又是最大的一座山头。

所以,公元317年,随着长安被攻破,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被杀。司马睿在众多士族的推举下,在南方正式登基。从这时候开始,东晋正式开国,历史终于进入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开国的时候,司马睿能够控制的,其实依然只有当年东吴政权的传统区域。至于南方其他区域,其实更多是当时士族自治。所以东晋刚开国的时候,其实很像是一个士族联盟性质的东西。

在这个联盟当中,司马睿是名义上的盟主。同时,围绕着这个盟主,很多大家族结成了一个利益同盟。在最核心的区域当中,琅琊王氏占了最大的一块区域。当时东晋政府高层,四分之三的官员,都是出身琅琊王氏。所以,东晋开国之后,也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这个说法,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可以说,王家实际控制的区域,其实比司马家还要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王家忠心耿耿,司马睿或许还能坐稳江山。但是如果王家起了造反的心思,那可就不好说了。

东晋开国之后,司马睿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着手削弱王家的影响力。一方面,司马睿努力去招揽其他士族,并且尽量扶持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分去王家的一部分影响力。另一方面,司马睿还重用了刘隗、刁协、戴渊等心腹,希望他们能够分去王家在中枢的一部分权力。

客观来说,司马睿的这个手腕,真的不算高明。至少和后世很多权谋大师相比,司马睿既没有高超的平衡手段,也不会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说,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当中,司马睿应该算是最弱的一个,没有之一。

而接下来的五年当中,司马睿这种笨拙的手段,除了让王家越发反感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所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王家对司马睿的忍耐程度,也逐渐降低。

顺便说一句,在司马睿和王家掰手腕的这几年里,东晋其实还有另外一条历史主线,这条线叫祖逖北伐。

祖逖原来是西晋的将军,对于祖逖这个人,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他闻鸡起舞的事迹。而东晋开国之后,祖逖先是带着家人和数百同乡,逃难到了南方,驻守在江苏镇江。然后,祖逖自己向司马睿提出申请,请求由自己率兵北伐。

因为当时的司马睿,正在忙着收拢南方的士族,安抚人心,压根就没想过要北伐。所以当祖逖满怀一腔热血,提出这个建议到底时候,司马睿只是给了他一千士兵的口粮,以及三千匹布。除此之外,司马睿既没有给祖逖一兵一卒,也没给他任何兵器。

但讽刺的是,接下来,祖逖就拿着这点东西,回到镇江招兵买马,并且最后打开了局面。此后的三年时间里,祖逖不但打开了局面,而且还开始进行反攻,甚至拿下了大半个河南,和山西地区的刘琨遥相呼应。

如果当时祖逖得到的支持,再多一些的话,收复整个河南,打通和山西的通道,继而夺回整个山西,其实是大有可能的事情。但结果,就在祖逖这边刚刚打开局面之后不久,司马睿就派人来摘桃子了,直接派心腹替换掉了祖逖。

此后,祖逖直接被气得吐血而亡。而祖逖死后,琅琊王氏也失去了最后的忌惮。镇守荆州的王敦,直接带兵北上,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向了建康。而建康这边,因为朝中大半都是王家人,主政的也是王导这个王家人。所以并没有及时组织起有效的力量,阻挡王敦的进攻。

甚至于在王敦进攻的路上,还有王家人暗中帮助。

虽说在此之前,司马睿已经派自己的心腹戴渊,去接收了一部分祖逖留下的军队。但可惜的是,因为王敦来得太快,建康这边又有王家人接应,所以司马睿根本没能把镇江那边的祖逖旧部,调回来多少。

再加上王家人的暗中帮助,而且司马睿的那几个心腹,又实在是不太给力。除了清谈之外,能力其实非常有限,打仗方面就更是平平无奇。所以最终,王敦顺利攻入建康,直接控制了朝局。

顺便说一句,攻入京城的王敦,和把持朝政的王导,其实是堂兄弟,王敦是王导二叔家的儿子。而且,王敦当年还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所以王敦还是司马睿的表妹夫。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当初王敦进攻的时候,王导自然要给王敦开后门了。更可乐的是,王敦进攻之后,司马睿还要依靠王导这位挚友,帮忙抵抗王敦。

作为开国皇帝,能弱到这个程度的,也真是独一份了。

等到王敦入京之后,这时候司马睿更是彻底老实了。直接让文武百官去拜见王敦,宣布王敦无罪。同时还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嘛!我马上禅位,我还当我的琅琊王去!’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真是窝囊透了。

随着王敦入主建康,东晋的大权其实已经完全落入到了王家的手里。到了这个时候,王家其实已经可以篡位,直接建立新的朝代了。

但接下来,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开始出现了。

首先,琅琊王氏内部,开始出现分歧。以王导为首的一群王家人,坚决反对篡位。就这个问题,王导甚至还和王敦公开翻脸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导其实倒也对得起司马睿,对得起朋友的身份。

其次,除了王家之外,其他很多大世家,也开始支持司马家。他们不介意司马家是不是司马睿这种懦弱的皇帝在位,但是他们支持司马家,反对王家篡权。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在于之前司马睿对这些世家的招揽。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世家来说,司马家掌权,可以允许他们在地方上自治。而如果换成王家的话,结果如何可能就说不好了。

最关键的是,当时北方还有很多游牧民族政权,随时可能南下。北方的威胁,也让这些世家不得不考虑,贸然换了个皇帝,会不会导致整个南方再次分裂,然后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

而且,有意思的是,就在王敦掌权之后不久,王敦就去世了。而王敦去世之后,王导作为王家最重要的代表人,又是坚定支持司马家做皇帝。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司马睿在王敦之乱结束后,没过多久,就被气死了。但是司马睿死后,他的儿子孙子,却依然坐稳了皇位。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南方的大世家,比如王家、庾家、谢家等家族,围绕着司马家形成了一个平衡。大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都不愿意让其他家族一家独大。而想要避免某一个家族彻底壮大,最好的结果,就是司马家在位,但是司马家却被其他家族架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在整个东晋时代,一直到东晋末期之前,东晋都是几大世家和司马家的斗争史。直到东晋末期,随着农民起义爆发,这个平衡被打破,这个游戏才彻底结束。而当这个游戏结束之后,东晋的国祚,也就快到头了。

所有,后世很多历史学家说,东晋的皇权,其实是司马家和几大世家共同控制的。这个说法,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

司马睿

上一个: 魏晋南北朝真像世人想的那样美好吗 在我看来更是一道疤

下一个: 晋朝皇后贾南风是怎么搞出八王之乱的 贾南风出于什么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