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许多处标志性建筑,供游客游览,有些清朝时期的建筑金碧辉煌,让我们感到震惊和兴奋。但是也有一些建筑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甚至不敢靠近。
例如“珍妃井”,因为珍妃是被推入井中溺死的,所以因此得名。但是,去过故宫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井口非常的小,甚至连一个小孩的脑袋都塞不下。而珍妃一个成年人,又是怎样被推到井中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珍妃这个人,在《清史稿·德宗本纪·后妃传》中有记录:“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女弟。同选,为珍嫔。进珍妃。”
她出生于官宦之家,后来被选入宫中为妃。光绪帝对她的到来感到很兴奋,因其聪明可爱,活泼伶俐,很受光绪宠爱。换句话说,在当时珍妃与后宫其他嫔妃是成鲜明对比的,厌恶后宫争斗,不喜尔虞我诈。
对于那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的这些性格与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她的母亲很开明,思想不刻板,而且自幼跟着其伯父生活在广州,可谓是见多识广。
虽然得到光绪帝的宠爱,但是珍妃却讨不到慈禧的欢心,反而还遭来敌视。因为珍妃崇尚西学,而且对西洋的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还支持光绪帝实行的变法,对于朝中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
正是因此,慈禧因循守旧,与珍妃的政见相反,所以对她很憎恨。据史料记载,珍妃就曾遭到慈禧的严厉处罚。据传,在珍妃被降为贵人之前,光绪照例去给慈禧请安。然而慈禧却是铁青之脸,一副冷漠的模样。
在光绪下跪了两个多小时后,慈禧愤恨的开口了,说道:“既然你不愿管教珍妃,那我就来替你管教,不能让她破坏了祖宗之法,干涉朝政之事”。
就这样,珍妃被施以“褫衣廷杖”之刑,就是褪去衣物然后当着太监宫女的面仗打。在清朝时,一个皇妃受到这样的处罚是极为罕见的,可见慈禧对珍妃的厌恶态度。
此时,慈禧虽然憎恶珍妃,但是还没有除掉她的念头,只是想给她一些教训,日后安分一些。但是,珍妃似乎并未改变多少,依旧是先前性格。
后来光绪帝为了整治王朝,开始推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不久就失败了。慈禧一怒之下将光绪帝囚禁起来,而珍妃也被关在景祺阁后的院子里。
此时,慈禧掌握朝政大权,着力惩处那些支持以及实行变法的人。到了公元1900年的时候,列强入侵,八国一同来犯。慈禧知道无法与这些侵略者对抗,只能先逃离紫禁城,到西安去避避风头。
此时属于逃难阶段,生死攸关,多带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临走前慈禧想起了珍妃,慈禧对她很厌恶,自然不会带上她一起逃命。更何况,带上她也许还会是一个累赘。于是慈禧就想直接除掉珍妃。
当然了,除掉皇妃自然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不然的话难以服众,也会引起后世的骂名。慈禧的借口就是带上珍妃不方便,但是若让她留在宫中又怕遭到洋人玷污,有损皇家的清白。
于是,慈禧便下令让珍妃投井而死,这样的命令谁愿意接受呢?珍妃自然是不服气的,拼命反抗。但是,她一人单薄之力怎能反抗得过呢?慈禧就直接让太监把她推入井中,将她溺亡。
慈禧人老,但是心肠依旧狠毒。她之所以如此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珍妃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这后宫容不下第二个“慈禧”。
可能有人会问,珍妃被推入到井中的时候光绪帝在哪呢?他怎么不站出来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呢?其实,不是光绪帝不想,而是他自己都无暇顾及了。
珍妃死时仅二十四岁,真应了那一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而她的尸体也被泡了整整一年,直到光绪帝再次回京才将其打捞起来。此时的珍妃早已面目全非了,光绪帝虽心中愤恨,但也无能为力。
后来慈禧将她追封为了“珍贵妃”,却也只是表面功夫,做戏给大家看的。直到她的姐姐瑾妃做了太妃之后,才将她安葬到了崇陵妃园寝。纵然死后排面再大,她也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了。
那当时为何珍妃能那么容易就被推入井中呢?因为当时的井口是非常宽的,并不是现在那么窄,直径大约在一到两米之间。要知道,那时的井可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灭火的。
珍妃被推入井中,也只是慈禧突然想出来的办法。在珍妃溺亡之后,或许是慈禧心理上的恐惧,怕珍妃的鬼魂来报复自己。于是便让人把井的尺寸给改小了,越改越小,后面直接给填平了。
用意就是要镇住珍妃的魂魄,让其永远出不来。当然,这也只是那时候封建迷信的一套。
故宫中的悲惨事有很多,珍妃仅仅是众多悲惨人物中的一个。
此外,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失去了大权的皇帝就空有一个名号了,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实在是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