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商鞅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改革家,其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却颇为负面,将其称为“千古罪人”。这一评价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徭役制度的调整、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以及严格的法律制度等。这些改革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商鞅的改革也伴随着严苛的法律和残酷的刑罚,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满。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对商鞅的评价,正是基于商鞅变法中的这些特点。首先,司马迁认为商鞅的法律过于严酷,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与儒家倡导的仁政相去甚远。其次,商鞅在推行变法过程中,不惜使用欺骗和暴力手段,甚至牺牲无辜,这种手段与司马迁所推崇的道德标准不符。最后,商鞅虽然为秦国带来了一时之强,但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下场。
因此,在司马迁看来,商鞅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代价是巨大的,不仅牺牲了人民的福祉,也没有实现长久的社会稳定。这样的改革是以牺牲道德和人性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所以,司马迁将商鞅称为“千古罪人”,是对商鞅变法中暴露出的问题的一种批判。
综上所述,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复杂而多维的。他一方面承认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强大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则对其改革手段和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表示了深刻的批评。在司马迁的历史观中,仁政和德治才是治国之道,而商鞅的严刑峻法则背离了这一原则,因此被贴上了“千古罪人”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