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备受宠爱的学生,子路最后怎么死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子路的死实际上是非常悲壮的,但同时又是一种近似迂腐的表现,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在当时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但从子路本人来看又是合乎情理的,他本身就具有侠义精神,虽然不能用“仗剑走天下的侠士”来形容他,但是他确实是勇武侠义的,又跟着孔子学习了那么久,受“礼乐”熏陶日久,自然对“忠义”有自己的见解。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两人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子路这个人在拜孔子为师之前是非常勇武的,比较崇尚武力,心中有侠义,但并不怎么看的上孔子的学问,不过他好学,因此从最初对孔子多有不敬到后来拜孔子为老师,但是不变的是子路的直率性情,他仍旧常常和孔子争论,仍旧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
比如在跟随孔子到达卫国的时候,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要见孔子,最终孔子推脱不过就去见了南子,这件事其他的弟子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子路非常的不高兴,这种不高兴并不是藏着的,而是直接就对孔子表现了出来,于是有了这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在成为孔子学生的同时,他也成为孔子的保镖,始终不离不弃的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孔子回到了鲁国,而子路在卫国做官,然后就遇到了卫国的那场动乱。
实际上,早在孔子带着弟子们第一次到卫国的时候,卫国的内乱就已经有了端倪,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和太子蒯聩不和,南子干政,想另立太子,而蒯聩怕被废掉,想除掉南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大爆发是在公元前496年,蒯聩决定在拜见南子的时候将其除掉,只是他找了个猪队友,最终刺杀不成不得不逃亡到了宋国,而卫灵公在公元前493年去世。
卫灵公去世后,南子遵从他的意愿想让公子郢来做国君,但是公子郢偏偏并不喜欢国君之位,然后建议南子让蒯聩的儿子辄做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父子结仇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一年的六月,晋国的赵鞅派人护送蒯聩想悄悄地回到卫国,结果遭到了卫军的阻拦,双方开战,最终蒯聩退到了宿地,卫国也收兵。但是蒯聩一刻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卫国的国君之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做国君,他也要将国君之位抢过来。
蒯聩的机会在卫大夫孔文子去世后来临,孔文子的妻子正是蒯聩的姐姐、卫灵公的女儿,他们的儿子就是孔悝,即子路服侍的主子。孔文子去世后,孔悝成为卫国的大夫,而孔悝的母亲不甘寂寞,同孔家的一个叫做浑良夫的仆人好上了,然后她让浑良夫去见自己的弟弟蒯聩,蒯聩许诺浑良夫:你如果帮助我回到卫国继位,那么好处是大大的,我的姐姐也会成为你的妻子。
于是蒯聩就和浑良夫以及他的姐姐谋划着回国继位,蒯聩能继位的关键就是争取大夫孔悝的支持,但是用正常手段是不太可能说服孔悝支持他的,于是他们合谋先把蒯聩弄到了孔家,然后逼迫孔悝同意支持蒯聩回国继位,将其劫持着到了高台,而栾宁一面派人将这件事通知在外的子路,一面护卫着卫出公逃往鲁国。
子路知道后,赶紧往孔家赶,在路上遇到了正要出逃的大夫羔柴,羔柴告诉子路孔门已经关闭,劝说子路不必去趟这浑水,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子路拒绝了,理由是“食焉,不辟其难。”换句话说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等子路赶到孔家的时候,孔门确实是关闭的,并且有人把守,子路再次将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意思是你们求利但我选择尽忠,一定要去救孔悝。
正好有使者出来,子路就被放了进去,进去后,子路就和蒯聩说:“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意思自然是让蒯聩放了孔悝,但是蒯聩哪里肯放?子路又说:“太子没有勇气,我要是一把火烧到了台子的一半,孔叔肯定会被放出来。”
蒯聩一听那还了得,赶紧让身边的两个护卫下台去攻击子路,两人用戈重伤了子路,连子路的帽缨也被斩断,这个时候的子路依旧是一副大无畏的样子,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自己的生死,倒是很注重死时的仪态,因此,他说“君子死,冠不免。”等他终于用尽浑身力气将帽子戴好,帽缨结好后,就去世了,这也就是“结缨而死”的经过。《东周列国志》中说子路最终被弄成了肉醢,这是一种酷刑,即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极为残忍,无论如何,子路有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太过残忍,倘若后来继位的卫庄公蒯聩是一个仁义之君的话,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很可惜他不是仁君。
不过对于“结缨而死”的这段记载,《左传》和《史记》中的记载是不太相同的,即便是《史记》中也出现了两种说法。其一就是《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记载,它和《左传》中的记载是大体相同的,即上文叙述的那样,而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则记载的有些出入,出入点之一就在于子路对蒯聩说的话,《仲尼弟子列传》中说的是:“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四姑娘在准备写这篇文的时候,在想为何记载会出现不同呢?是不是太史公写错了?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单从字面理解就是:“您为什么还要用孔悝呢?请让我得到并杀了他”,这完全和子路之前说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符合。虽然这一段记载中说蒯聩和孔悝一起作乱,但是子路忠于卫出公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人人忠的只是自己的上一级,比如卿大夫忠于自己的诸侯,而不可能忠于周天子;家臣忠于大夫,而不可能越过大夫去忠于诸侯。
子路真的会因为自己的主子孔悝背叛了卫出公,就想将孔悝杀死吗?子路的俸禄都是孔悝给的,他只是孔悝采邑上的宰,是孔悝的家臣,有何理由心向着卫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