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章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秦国最后的军事支柱,章邯在巨鹿之战中为何消极怠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起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由项羽带领着寥寥数万楚军对阵秦国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大军的一场恶战。秦二世三年,项羽带领着楚军到达巨鹿县,赵将陈余仓促应战。紧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但据资料记载,另一说是渭水。项羽面对强敌,命令全军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口粮,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激发部队不胜则死的决心。全军休整后直奔巨鹿县,击败了章邯所部保护甬道的军队,断绝通往王离部队的粮道,围困了王离。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王离,并杀死秦将苏角,引得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死伤无数,围困巨鹿的秦军已然崩溃。当时项羽破釜沉舟,在各个诸侯不敢出兵之时,本着大无畏的精神率先出兵,最终带领诸侯义军一举歼灭王离所部,并且让后来统领二十万大军的章邯也被迫投降。从此,项羽在各义路军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同时刘邦与其麾下西路大军一举攻破武关和蓝田。从此秦朝主力丧失殆尽,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项羽
章邯消极怠战的原因
巨鹿之战是秦、楚两国兴亡的关键战役,但有人认为在这场战役中,章邯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与项羽作战,从头到尾都是一直在躲避,这种消极怠战的态度导致了章邯最终被项羽击败,主动投降。其实在王离被消灭之后,章邯还有击败项羽的机会,但为什么轻而易举就投靠了他?这有些令人费解,是什么让章邯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呢?
章邯
项羽又不是软柿子
项羽勇猛好武,家族上下出过多位著名将军。项羽的项梁,是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羽的部下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之后。项庄是位剑术家,师从项梁,精通多种武艺,特别是剑术尤为突出。除此之外,项羽身边还有一位好的谋士,他就是范增。他曾经跟随项羽一举攻入关中,为项羽出过不少谋略,使得项羽在多次征战中得到胜利。所以根据从这几方面看来,项羽不仅个人武力强悍,且麾下不乏有勇有谋之士,这才使得章邯不敢轻易出兵。
范增
人未战,心已垮
章邯是秦国最后一位军事支柱,但他本人却不是武将出身,当时他所担任职位的主要职责,其实是为宫廷安排衣食起居。秦二世末年,起义蜂起,陈涉不得已将当时的重刑犯培养成军队,无奈之下,章邯就带着这支军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涯。由于仓促成军,且兵员素质低,武器装备落后,军心、士气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所以章邯率领这样一支部队去与项羽的虎狼之师对阵,恐怕是以卵击石。当时的项羽军队的战士个个威震盛天,而章邯的刑奴军看到楚军有着如此高昂的战斗气势,还没开战就已经人人自危。正所谓“人未战,心已垮”,这仗怎么打得下去呢?
项羽破釜沉舟
权力斗争激烈
章邯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他的政治思维使他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当时秦朝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赵高任宰相后,他对章邯产生了猜疑,使得当时章邯面对“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可怕后果,导致严重挫伤了章邯的积极性。章邯面对秦二世的责问,章邯感到非常恐惧,派出长史司马去咸阳请示,但是被赵高拒之门外,三天都没有接见他,这让使者感到非常害怕,担心有人会过来追杀自己,于是急忙逃回宫中。这让章邯感觉到既然结果都一样,还不如避战以保自身和士兵的安稳。
赵高
结语
这场战役中,项羽展现出了坚决勇敢的战斗精神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得各路诸侯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成为了各路义军的最高统帅。后来,项羽继续南下进驻漳水南面,进攻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两军对峙数月之久。反观秦朝内部,秦二世在奸臣赵高的挑拨之下,不断派人责备章邯战斗不力,章邯日夜担心自己会被权奸暗算,赵将陈余也劝他倒戈反秦。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项羽派蒲将军领兵渡过三户津,一举战败秦军,项羽自己也在大破秦军。经过两次沉重打击之后,秦军主力部队被全部瓦解,于是章邯也决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