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变后,李旦把太平公主的封邑提高到一万户,而且突破“异姓不王”的规矩,把她三位年纪大一点的儿子都晋封为王。公主家的田园遍布京师,奴仆千人,牧马万匹,奇珍异宝、古玩玉石数不胜数。一句话,凡皇宫里有的,公主家一定有;皇宫里没有的,公主家未必没有。
可太平公主并不满足。她想要的不仅是富可敌国,更希望权倾朝野。女皇武则天那种对权力异常渴望的基因,正在太平公主身上一点一点突显出来。而这,不可避免地与太子李隆基产生了冲突。
几乎从唐隆政变结束的那一天起,双方的博弈就开始了。
每次宰相奏事,唐睿宗李旦的第一句话就是:“与太平商量过了吗?”接下来又问:“与三郎商量过了吗?”如果得到的都是肯定回答,李旦就会龙心大悦,很痛快地在奏章上签字盖章。可太平公主与三郎李隆基的意见并不总是一致。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博弈首先表现,便在宰相人员的变动上。
韦皇后的心腹宰相一半在政变中被杀,一半被贬,被贬的几位是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和崔湜。因此,政变结束后,朝廷立即提拔了两位宰相:钟绍京和刘幽求。
钟绍京和刘幽求是唐隆政变的功臣,也是李隆基的心腹。可钟绍京在宰相的位置上仅仅呆了六天,就被人设计暗算,丢了宰相职务。
暗算他的人名叫薛稷,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唐睿宗李旦很喜欢薛稷的书法。李旦为亲王时,两人就过从甚密,后来还结成儿女亲家。李旦第二次称帝后,薛稷升为太常卿,封晋国公。
表面上,薛稷是唐睿宗李旦的宠臣,背地里他还有一个身份——太平公主的党羽。不过,两人什么时候开始结交,如何结交,史书没有记载。
钟绍京一开始的职务是中书侍郎、参知政事。李旦即位后,将他提升为中书令。薛稷找到钟绍京,悄悄对他说:“我国是礼仪之邦,谦让是一种美德,兄弟你短短几天连升几级,是不是应当谦让一下。这种谦让不仅不会阻碍你升职,还会给皇上留下一个好印象。”
钟绍京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上表辞让中书令一职,奏章里当然都是“皇上隆恩,微臣不才,恐难当大任”诸如此类的谦卑之辞。
与钟绍京告别后,薛稷立即进宫,对李旦说:“钟绍京虽然有功劳,可素无才德,出身胥吏,一旦超升元宰(指首席宰相),恐怕有损圣朝形象。”
薛稷的一番话,让李旦不仅觉得钟绍京胜任不了中书令一职,连中书侍郎都不想让他做了。因为中书侍郎一旦成为宰相,权力与中书令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级别低一级而已。
就这样,钟绍京不仅即将到手的中书令没了,连宰相职务也被罢免。很快,李旦又把他调出京城,出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市)刺史。
钟绍京离京后,薛稷成了宰相。这场政治战役,太平公主暂时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