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大塞尔维亚主义是什么

作者:Marshall2022-06-05      来源:爱上历史

大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文:ВеликаСрбија/Velika Srbija)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所提出的民族统一主义概念。塞尔维亚激进党支持这一概念。

思想主张

该思想主张在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建立一个更大的塞尔维亚人国家,包括:

1、塞尔维亚人到达巴尔干半岛后最初的聚居地,如黑山、舒马迪亚(Šumadija)等;

2、中世纪时的塞尔维亚帝国的领土,包括普雷舍沃谷地(Preševo Valley)、马其顿等;

3、有大量塞尔维亚人移居的地方,包括伏伊伏丁那、克宁等。

其基本目标是统一塞尔维亚人聚居的地区。但一些较激进的人士对塞尔维亚人为少数民族的地区也有要求。

演变

大塞尔维亚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乃至衰落的。

古代

公元6世纪,在民族大迁移浪潮中,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迫使大量斯拉夫人涌入巴尔干半岛。其中,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范围西起迪纳拉阿尔卑斯山脉、东至南莫拉瓦河、南到黑山、北至萨瓦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地区。

公元9世纪,散居的南斯拉夫人开始了国家建设进程。保加尔人首先在巴尔干半岛建立起来第一个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而塞尔维亚则处于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交相控制下。11世纪后期,保加利亚王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衰落,这给塞尔维亚崛起提供了机遇。

这一时期,塞尔维亚两公国之一的扎胡姆列公国被另外一个公国泽塔公国吞并,塞尔维亚由此统一,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由此建立。从12世纪起,塞尔维亚开始寻求摆脱拜占庭的统治。1169年,斯蒂芬・尼满雅在拉什卡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由此开启了长达200年的尼满雅王朝历史。

在14世纪中叶,尼满雅王朝进入了由斯蒂芬・杜尚统治的鼎盛时代。这一时期,塞尔维亚帝国由北向南推进,先后占领了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等地。最鼎盛时,塞尔维亚帝国东至爱琴海,西至亚得里亚海,北至多瑙河,南至希腊半岛科林斯湾,约占巴尔干土地面积的2/3,成为巴尔干历史上最大的斯拉夫帝国。

杜尚多次加冕自己为“塞尔维亚人与希腊人的皇帝”,而原属拜占庭皇帝的尊号“德斯波特”、罗马皇帝名称“凯撒”等则被杜尚用来授予大臣。这一时期在塞族历史上辉煌无比,在塞尔维亚心目中,被认为是自己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尼满雅王朝所留下的事业在随后的许多世纪里对塞尔维亚人产生了一种持久的鼓舞和激励,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一大驱动力,恢复杜尚帝国的辽阔疆域成为后来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孜孜以求的梦想。

杜尚去世后,其王国随即瓦解。138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人在联合巴尔干其他民族抵抗奥斯曼帝国侵略的“科索沃战役”中惨遭失败,这成为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历史性的转折点,巴尔干各民族从此进入被外部列强征服和统治的屈辱时期。1459年塞尔维亚被彻底征服,此后350年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为了有效控制塞尔维亚,奥斯曼帝国对塞尔维亚人采取了“民族分化”政策,诱使一部分塞尔维亚人由东正教改信伊斯兰教,这部分人就是现在的波黑穆斯林;而对不改宗的塞尔维亚人则进行迫害,致使塞尔维亚民族产生了对杜尚王国的怀念,并在长期反抗与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中,萌发了恢复历史辉煌、重建“大塞尔维亚”的强烈愿望。

近代

1804年,在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卡拉・乔治领导了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起义初期不断获得胜利,塞尔维亚人遂提出地方自治要求,但遭到奥斯曼帝国拒绝。由于塞尔维亚领导人内讧以及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于1813年10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激起了整个塞尔维亚民族的独立意识。仅仅两年后,塞尔维亚人在米洛什・奥布廉诺维奇的领导下又发动了第二次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没有使塞尔维亚获得独立,但最终成为了一个自治公国,这成为了塞尔维亚人追求民族彻底独立的起点。

争取民族独立不仅是对奥斯曼帝国暴政的反抗,同时也是塞尔维亚民族意识进一步复苏的表现。这种民族意识不仅表现在独立战争之中,而且反映在塞尔维亚学者的语言与文化传播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塞尔维亚民族意识正是以语言改革为推动力的。武克・卡拉季奇在继承卡拉・乔治政府首任教育大臣多西特伊・奥勃拉多维奇事业的基础上,对塞尔维亚书面语进行了彻底改革。

1814年,卡拉季奇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斯拉夫——塞尔维亚民间歌曲小集》,并发表了《塞尔维亚平民口语语法》一文。稍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塞尔维亚语言语法的相关著作,并对西里耳字母进行了改造。这些努力唤起了塞尔维亚人认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民族传统的意识,也为此后大塞尔维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1844年,塞尔维亚内政大臣伊利亚・加拉沙宁制定了一项塞尔维亚长期纲领《回忆》,提出了建立大塞尔维亚的国家蓝图。其中心思想是以塞尔维亚为中心,建立一个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及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庞大国家,并与脱离奥斯曼帝国的保加利亚保持某种联系。1866年起,塞尔维亚相继与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结盟。1866年9月,加拉沙宁还同克罗地亚民众党达成建立一个既独立于奥地利又独立于奥斯曼帝国的南部斯拉夫国家协议。他强调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同属一个民族,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联邦国家。显然,加拉沙宁所要建立的是一个以塞尔维亚霸权为特征的巴尔干联邦,反映了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欲望。

在加拉沙宁思想的影响下,一批被称为“贝尔格莱德秘密斯拉夫团体”成员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青年政治激进分子广泛散布到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保加利亚部分地区,开展秘密活动,为建立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部统一国家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1877年,塞尔维亚在俄土战争爆发之际,再次发动起义,参加了俄国对土战争。战争结束所缔结的《圣斯特法诺条约》使塞尔维亚的独立地位获得了承认,且领土得到了扩展。但由于遭到英法等列强的反对,“圣约”在1878年6月至7月的柏林会议中被彻底修改和推翻。柏林会议达成的《柏林条约》,虽然再次确认了对塞尔维亚的独立地位,但塞尔维亚恢复杜尚帝国时期的版图要求却遭到拒绝,使得大塞尔维亚计划的发展受到一定阻遏。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阅读